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684460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习教育法、教师法, 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自己, 奉公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 ”把忠 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 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工作上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 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在平时 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 查找不足, 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

2、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 你呢 ?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 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 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 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 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 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 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 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 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 ,传为人之“道” 。但知识绝不 是处于静止

3、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 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 时代”、“数字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 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 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 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 水。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 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 的处理 ; 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 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 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 等。热

4、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 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 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 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 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做为一 名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 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 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 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 明, 喜

5、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 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 学生达到 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 可亲,具有爱心。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 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 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 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 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 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 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 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 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

6、 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 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 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 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 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 严,不顾学生的颜面。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 俗语道: “人怕敬,鬼怕送。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所以, 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 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 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 而且是很强烈的。 老师对学

7、生的批评, 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 ; 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 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 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 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 ,变“忠言逆耳”为“忠 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 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 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创造出尊重、 信任、 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 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 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仍是我努力

8、的目标。首先依法执教,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自 觉遵守教师法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 批改作业, 不敷衍塞责, 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 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第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余,不断学 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科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 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第五团结协作,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 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第六尊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9、取得支持和 配合,不指责备家长。第七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自觉 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函谋取私利,不乱 收费。最后,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 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 作则,注重身教。总之,以后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 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 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 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 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

10、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 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年 9 月综合实践活 动作为必修课程,正式走进课堂。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 习方式,并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 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 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 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 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 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和担子的分量。刚刚起步时,没有

11、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只 能结合一些理论在实践中摸索。所以开始,我走过了一段泥 泞的路。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对一种新的 教学模式不适应,所以活动开展起来有许多难度。第一 , 在探讨主题的时候 , 总是跑题 ; 第二,学生的问题意识差 , 不会提问题 ; 第三 , 语言表达能差 ;第四,合作学习的精神差 ; 等等 所以,我没有着急去开展活动,我想应该先从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抓起。首先开展 谈论课 。即让孩子谈论与时事有关的话题。前几次我帮助孩子确定内容,如奥运会、九. 一八 ,渐渐的他们就明白了什么是 时事 了。其次开展 合作课 。即让孩子们分组学习,通过大家的 智慧、力量,完成

12、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然后开展 “提问课”。即分组提问, 各小组都提出问题, 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所提问题中错误,并对问题进行整理,这 样一来,纠正了许多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活动过程中,我还为于微机老师联系为学生提供上网 搜集资料的机会。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给了我更广阔的锻炼与展示 的舞台。因为走近而了解,也因为了解而深深的热爱。在研 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转变了教育观念,更实现了自己 的价值。虽然,我走过了风风雨雨,但是,泥泞留痕。我却收获 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勇气。这 才是我最珍视的财富。我深深感到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 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 辛苦不会付诸东流 , 量的积累就会带来质的飞跃。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 表”。我从小就希望长大做一名教师,如今做教师已经有二 十几个年头了, 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 ,对照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