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4056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09-10学年高一文综下学期5月月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辽宁省抚顺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命题人:金慧芳 张宏利 张廷威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答,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一、高考资源网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载人口量(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600

2、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热量 D.水源2、青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D.太阳辐射能丰富,环境承载力大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4题。2006年数据装运成本元/吨产量千克/亩出油率生产成本元/吨国产大豆75元11016-171592进口大豆25元17819-22美国1395 巴西984.43、中国大豆的生产成

3、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 B.我国缺乏大豆种植的良好自然条件 C.我国大豆产量低 D.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4、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议有( )A.以进口质优价廉的外国大豆为主,逐步减少国内大豆生产面积B.在确保大豆产量的基础上,延长大豆产业链,增加大豆产品的附加值C.大力推广大豆的种植面积D.国家提高大豆及其制品的价格补帖,保证农民和企业的利润分析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5-8题。1995年2006年丘陵为主,土壤贫瘠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粮食种植为主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

4、水文化生活单调“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外出打工者多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5、该乡淡水养殖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有( )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能源充足原料充足 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ABCD6、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自然条件的改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环境的综合整治ABCD7、目前,该乡的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自给农业B有机农业C粗放农业D密集农业8、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根

5、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ABCD9、白色农业亦即微生物农业,它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白色农业是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的,原料虽丰富,但分布是有选择性的,其布局应( )A.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B接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地区C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 D接近土地贫瘠、缺粮严重的地区读下面的工业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t3为三个发展阶段,A、B、C为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O、P、Q为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完成10-11题。10、若P为工业部门,则指( ) A.钢铁、煤炭 B.计算机、核工业 C.汽车、航天飞机

6、 D.电力、化学11、大部分在t3阶段形成的工业区,具有共同特点是( )A.都为高技术产业 B.以轻工业为主 C.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多分布在大城市1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 B. C. D. 13、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A. 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 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 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 否定了文化是人类

7、社会特有的现象14、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为此,我们应该(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1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 )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2008年9月11日,第一次作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的中秋节,引起人们的

8、关注。中秋,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的内涵,彰显了儒家“和”文化的魅力这段文字生动地说明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节日包含着传统思想,表明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刻影响A B. C. D.17、2008年9月3日,来自中曰两国民间文化界50名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聚宁波,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问题。“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属于各国的文化财富,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求 是具有

9、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A B C D18、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大众传媒A. B C D19、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引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迈歌声,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视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A B C D20、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和世界

10、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这被称为( )A传统习俗 B凝固的艺术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传统思想21、当地时间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我们对待“福建土楼”的正确态度是:( )A简单模仿、古为今用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兼收并蓄、一概拿来22、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

11、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3、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12、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 B C D2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25、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A“无为”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思想 C 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 D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6、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7、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