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683852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三农”工作情况汇报全市“三农”工作有关情况某市农业局一、“十五”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 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 极探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突出 重点,把握关键,狠抓各项兴农、强农措施的落实,全市农 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20XX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8元,增加480元,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XX

2、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85%机耕面积占 耕地面积的94%,小麦机收率达到 96%;农业科技贡献率 达到54 %,比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生产能力 稳定在350万吨,棉花、油料产量分别达到万吨、万吨,与“九五”末相比,分别增长、;瓜菜、肉、蛋、奶、果 品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5万吨、万吨、万吨、万吨、24万吨和万吨,分别增长、和。全年农林牧渔增加值达比20XX年增长,年均增长。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以畜禽、林果、 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经济为主的农村五大产业 基地规模不断膨胀。全市畜禽规模饲养小区发展到1300余处,年出栏千头以上的

3、肉牛养殖基地发展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类养殖场 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 670处, 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 56处;百亩以上的水产 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 693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苗木花 卉基地面积分别达到 100万亩、90万亩和25万亩,林木覆 盖率达到23%种植业形成了 250万亩优质棉花、100万亩 大蒜、30万亩圆葱、15万亩西瓜、10万亩甜瓜、430万平 方米的食用菌、7万亩的中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和产业基 地;农村劳务形成了以泗水、汶上和梁山为主的30万人劳务输出基地。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在种植业、农林 牧渔业、农产品品种品质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结

4、构多个层次 上推进。在种植业结构上,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迅速扩大,全 年达到76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49%,比20XX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作物粮经种植比由70:30调整到51:49。在大农业结构上,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 的比重达到%提高个百分点。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上, 继续向优质专用和安全高效方向发展,全市小麦优质专用种植面积占到70%以上,瓜菜、果品良种更新速度加快;主要 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全市转移到二三产 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比20XX年提高20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

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4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9家,市级77家。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种植基地380万亩,畜禽养殖基地规模 5000万头(只),联接农户79万户, 目前全市有近 50 %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纳入产业化经 营体系。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 村综合配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产权制 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有了良好开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扭转了前几年低速缓慢增长的局面,实现了快速增长。20XX年全

6、市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4128元以上,比20XX年增加1452元,年均增长, 在全省排序提升2个位次。农村社会事业较快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以农村道路、饮水、电网改造、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求助等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 97%,通客车率达到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60%;学龄 儿童入学率达到 %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农村新型合作医 疗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县市区达到6个。二、近年来围绕“三农”着重抓的几项工作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工作中着重 抓了以下几个方面:抓规划制定,明确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任务目标。“十 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

7、局,以统筹城乡发 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在制定全市总体发展规划时, 把“三农”工作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安 排,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 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等多 个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并抓好落实。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特别是把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 为突出重点。一是市委、市政府 *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 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 了三年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规划布局、发展目标 和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 落实方案,把调整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

8、五大 产业体系建设责任部门。二是 *年,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委1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 若干政策意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政 策措施。三是20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 文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 台了具体意见,从政策、改革、投入、领导等方面,提出明 确要求。抓宣传发动,营造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浓厚氛围。为 在全社会营造重农支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充分调动广大基 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各级十分注重宣传发动和引导 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开辟专栏,强化宣传;层层召 开会议,连续部署发动;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

9、;组 织专题报告会和巡回报告,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 宣传“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各级扶持政策措 施。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新闻记者组成“农业结构调整 采访报道组”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并在济宁日报、电视 台开辟了“聚焦结构调整亮点、拓展农民增收新路”、“产 调巡礼看龙头”栏目。抓项目带动,形成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适 应新时期“三农”形势发展的要求,围绕加快转变工作职能 和方式,把加快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档次 和水平的突出重点。近年来,全市坚持以种养基地建设项目 为载体,以科技承包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加大资金和科技投 入,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市里出台了对经济

10、基础薄弱县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补贴政策。各县市区参照市里做法,纷 纷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200*年,全市共立项市级种养基地项目166个,验收合格163个,发放补贴资金万元;立项 县市区级项目1472个,补贴资金上亿元。抓资金投入,奠定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础。围绕“三 农”发展,不断增加财政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 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全市每年对“三农”的财政性投入都在24亿以上,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仅围绕加快经济薄弱县农业产业化 发展,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 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 对7个经济基础薄弱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业规模基 地的

11、扶持;每年拿出 400万元用于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 林牧渔良种繁育和农业科技推广。2 00年,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投入“三农”的资金达到亿元,比上 年增长%主要用于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河道工程维护管理、 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市里将农村公路建 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发 展、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等列入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好 的十件实事之中。抓配套服务,构筑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保障体系。适 应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不断加大促进农村全面 发展的帮扶力度,着力构筑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保障体系。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帮扶。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技

12、术 难题,在抓好产前信息、产后农产品营销服务的同时,有针 对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和帮扶活动,特别是围绕种养业 基地项目建设,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 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农业 技术人员,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以农业项目建设为载体, 采取承包项目建设和专项技术服务责权利相结合的全方位 服务方式,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 有14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与种养基地实现有效对接。二是 实行机关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制度。连续五年每年从市县机关 选派万名干部到后进村进行帮扶,实行部门定点包村,干部 轮流驻村,全面落实市里提出的 “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 保

13、稳定”的四项任务要求,完不成任务不撤点,不脱钩。三 是组织经济强乡镇与欠发达乡镇结对帮扶。从全市选出30个经济强乡镇与 30个欠发达乡镇结成帮扶对子,由强乡镇 帮助欠发达乡镇新上一批经济建设项目、培养一批实用人 才、建设改造一所学校或卫生院,并在资源开发等方面,实 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是深化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 活动。从*年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农村“文明一条街”创 建活动,一个村确定一条示范街,从整治环境卫生入手,配 套跟进科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形 成农村精神文明形象街、卫生示范街、科普文化传播街。目 前全市农村已建设文明街道 4200余条。抓督导考核,完善新时期“

14、三农”工作的推进机制。把“三农”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 系”的重要内容,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重量各级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积极构建县乡党政一 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农口和涉农部门全力抓、各 行各业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实行“三农”工作目标责任制, 把解决“三农”问题的规划、计划和任务目标逐级分解,层 层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和相关责任部门,建立和实行相应的 检查、调度、督导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坚持重激励、硬约 束、严考核,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组织领导、政策支持、 服务保障、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体系,并制定了配套的考核 管理办法,年底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通

15、过一系列行之有效 的措施,全市形成了各级领导主要精力倾注“三农”,方方 面面支持服务“三农”的浓厚氛围。连续二年对全市农村五 大产业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 惩。市里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考核位居前三名的县市区 进行重奖,颁发奖金 280多万元。并对*年度全市10大特色 种养基地和12个种养大户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连续两 年考核居后的县给予书面告知。三、“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和重点 当前“三农”形势总体较好,但是,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农民是弱势群体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消除,促进农民 持续稳定增收的长

16、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 全建立起来,“三农”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 还比较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科技支撑力差,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产业化、 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低,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不高,农业市 场竞争力弱;农民的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空间小、渠道窄、 适应能力差;农民的合法经济和政治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 护,农民在民主管理、参与经济和政务管理方面的权益没有 得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水平低,覆盖范围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城乡收 入差距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等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