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3835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总结 学案(湘教版必修1)专题一等温线图、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等温线的判读和应用1等温线的概念地图上气温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称为等温线,它反映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情况。2等温线的特点(1)等值性: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值相等。(2)等差性:相邻两条等温线间的温差相等或为0。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图(注:m,n为纬度,mn,t1t2t3t4)4等温线图的应用(1)根据重要的等温线判断气候类型:最冷月15 和0 等温线分别是热带

2、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2)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南半球,向南增大的为北半球。(3)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北半球向高纬、南半球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南(北半球向低纬、南半球向高纬)凸出,是7月,如图中的乙图;反之是1月,如图中的甲图。(4)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地。下图中,甲图为盆地,乙图为山地。如图丙:若甲处等温线取小值,则甲为山地;若甲处

3、等温线取大值,则甲为盆地,即“取大则大,取小则小”。(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某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甲图)某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如乙图)某地区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大致平行,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山脉(地形)。(如丙图)例1读“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B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C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D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二)等压面图、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1根据等压面的弯

4、曲状况判断下垫面的冷热(1)据等压面的分布,如图所示,同一高度面上a处等压面向上凸出,说明该处气压较高,而处于同一高度的b气压较低,因为ac,cd,db,所以ab。(2)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近地面A处气压较低(这里必须特别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相比而言的,对A处来说,其气压远远大于高空的a处),B处气压较高。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出地面的冷热。A处近地

5、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2根据等压面的凸凹判断气压高低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它反映气压的空间分布状况。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向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概括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随高度增加气压下降),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如下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相等的是。3等压线图的判读判读等压线图要注意以下几点:(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

6、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根据等压线的组合形态识别气压场的类型。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较低的为低压中心,反之则为高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鞍部: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类似等高线图上的山谷,其特点是槽中的气压值较两侧低,槽中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低压槽线,简称槽线;从高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类似等高线图上的山脊,其特点是脊上的气压值较两侧高,脊中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高压脊线,简称脊线;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为鞍形气压场,简称鞍部。.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的大小风是在由水平气压差异产生的气压梯度力的驱动下形成的。

7、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力愈大;反之风力愈小。.根据等压线图判断天气变化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例2下图中的L线示意某月海平面等压线,M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1)(2)题。(1)此时M地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M、N、P、Q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M地 BN地 CP地 DQ地题二河流补给类型关于陆地水体补给的几个问题(1)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2)特殊情况:如果

8、河床高于地平面,则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的“地上河”。(3)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主要看河流汛期、枯水期的时间和流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如下所示: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断流: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未断流:雨水补给。例3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_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_地区。(2)B河流主要是靠_补给,判断依据是_。(3)C、D两河流中,靠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的是_河,依据是_。(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_河,

9、最小的是_河,流量最平稳的是_河。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1若图中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为()A1 005 B1 010 C1 015 D1 0202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爆发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AL1附近 BL2附近CL3附近 DL4附近3分析下面四幅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指出下列四组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A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

10、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4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下图为“某河流河床、水位变化及其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5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A12月到次年1月 B34月C67月 D910月6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洪水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C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题号123456答案7.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_,湖泊水与地下水

11、的补给关系是_。(2)在a和b两个补给区中,有利于大气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地区代号是_,理由是_。(3)根据图中信息,使地下水受污染的污染源有_、_。(4)若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_ _。参考答案专题探究区例1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等温线弯曲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变化的原因。为了直观地分析等温线弯曲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可在等温线弯曲的部分作一东西向的辅助线,在辅助线上取4个点(如图)。首先比较a和b:a点位于20 和24 之间,b点位于20 和16 之间,a点的温度大于b点。a点位于陆地,b点位于海洋,因此可推断: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该地的夏季。本图为南美洲,7月份为冬季,

12、故排除A、C选项。同理可判断c、d、e中d点的温度最高,可推出该处的洋流应为暖流。D选项为暖流,且符合实际。至于处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所致,B选项错,故选D。例2(1)C(2)D第(1)题,由于M地的气压高于P地,故可在图中画出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左侧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该地的纬度可知,M地位于北半球,故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M地盛行东南风。第(2)题,由图中的等压线可知,Q地位于等压线由低值弯向高值的低压槽处,该位置最有可能形成锋面,暖空气爬坡降温,从而出现阴雨天气。例3(1)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2)地下水流量比较稳定且很小(3)C河流冬季断流;流量较小;流量与气温变化一致(4)DBB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纵、横坐标轴反映图中曲线的内容:不同月份径流量的变化;刻度数值大小反映流量的大小。(2)曲线的起伏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大小:B河流量最小、最平缓,表明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A河与D河夏季流量很大,起伏较大,表明其受夏季雨水补给明显,流量季节变化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