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518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下册 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 鲁人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七年级下鲁人版十六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教师寄语: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能力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和方法。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学习重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习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1、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2、法律

2、是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二、自主学习1、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真要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 ,提高 。(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要 。 假如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可以 等方法来解决。还可以 以便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有能力将其制服时, 。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 ; 万不得已, 必要时, 3、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要 (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遇到

3、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 、 等。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应考虑通过 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即通过向政法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 , , ,或通过 、 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3、当通过非诉讼途径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地到 状告侵权者,通过“ ”讨回公道。 俗称“打官司”,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通常分为 、 和 三种。4、如果需打官司,又有经济

4、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时,我们可 。三、互助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探究知识一: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一)读68-69页图,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被侵权的是你,你会怎样解决?2、这三个案例有什么共同特点?3、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二)读69页小凯的故事,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小凯面对的是什么行为的侵害?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三)阅读课本70页,分组探究: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四)情景再现: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同学们如何保护自己?探究知识二: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一) 读一读课本72页材料说一说:齐某通过什么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议一议:

5、谭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成被告?对比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二) 查一查: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要经过哪些步骤?四、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1994年春,丹东市第七中学13岁的学生黄晓峰写的歌词校园的铃声被全国少年儿童各次征集活动组委会评为特别奖,但他一直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校园的铃声被参加征集作品复译工作的北京某小学教师李某的学生张某偷梁换柱。因长期调解未果,黄晓峰一纸诉讼送至法院状告张某和李某共同侵犯著作权。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先后四次开庭,最后判决:黄晓峰胜诉,被告张某、李某向原告书面致歉,并共同赔偿原告精神和经济损失17000元。根据材料,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

6、 本案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根据学过的知识说说,当遇到非法侵害时,怎样求得法律的帮助?五、当堂训练1、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 的责任。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要 。假如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可以 。还可以 。3、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六、收获平台七、课堂达标:(一) 填空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意外险情与伤害,如溺水、触电、火伤、交通事故、被人拐骗、绑架等,了解一些常用的急救电话,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本领是很有必要的。你知道下列常用的急救电话吗?1.火警

7、 2.匪警3.急救4.交通事故(二)选择题1.放学后,15岁的小尹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偏僻人少的路段,被两个身材高大的男青年持刀勒索。这时小尹应该( )A. 坚决不从,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B. 把钱物给歹徒,事后也不张扬,以免被歹徒报复C. 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然后及时报警D.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事后找“哥们儿”收拾歹徒2.某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家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她)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 生活经验不足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应增

8、强自我保护能力A. B. C. D. 3.上学路上,看见同学被围殴。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A. 少管闲事继续上学B. 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C. 不顾一切地上前搏斗D. 驻足围观起哄4.(2009河南)下列行为符合自我保护要求的是( )A在网上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B不参加校外活动C上下楼梯避开人流高峰期 D公共场所炫耀自己的财物5.(2009福建泉州)现在进城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少数农村家庭“留守孩子”因脱离父母的管教,逐渐成了“问题孩子”。对这种现象看法正确的有( )“留守孩子”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应放弃打工,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学校应承担起全部的教育责任 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孩子”的保

9、护与关爱A. B. C. D.(三)请你评析:甲: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你看,前天工商局被别人告上法院,局长不去应诉,肯定是不光彩的。乙: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偷钱、赌博、抢劫杀人的,哪一个是好人?打死我也不上法院。你赞同谁的观点?说说你的想法。(四)情景分析题一天下午,初一学生小勇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发现几个神色异常的陌生人在家中翻东西,小勇马上意识到出了问题,故意问:“小勇在家吗?我找他!”陌生人回答:“不在。”小勇趁机离开,到邻居家拨打“110”报警。警察及时赶来,抓获了窃贼。上述事例对你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教学反思: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10、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到不法侵害,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够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他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如果经济有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当堂训练:1、全社会、外部条件2、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方法来解决;按照法律

11、规定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以便借助法律的威力,直至侵害,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到不法侵害,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够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他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如果经济有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课堂达标填空题1119 2.110 3.120 4.122(二)选择题1.C 2.C 3.B 4.C 5.C(三)请你评析: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到法院打官司,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有时即使作为被告,也应当积极应诉并通过应诉来维权。到法院打官司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违法的人,更多的是一方违法,而另一方并没有违法。我们要了解法院、了解诉讼,学会通过诉讼途径维权,消除对诉讼的某些偏见和误解。(四)情景分析题小勇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启发我们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