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680417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04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空巢青年-冲刺高考语文最后30天模拟作文主题精品推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学习与生存能力的平衡2020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一模试题【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最近,有大一女生跟妈妈要4500元的生活费,被拒后感到委屈,并坦言2000元的生活费捉襟见肘,这引起了网友的一片热议。材料二:近日,“00后大学新生向父母借钱上学”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00复旦新生曾健宇告诉记者,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父亲和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他对自己的开支有清晰规划。除了日常开销,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在大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对于以上事件,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材料内容

2、,写一篇时评,或向事件的相关人员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引路】这是一则时评类作文。材料给出了两个大学生的不同的做法,一个是向父母“要”钱,一个是向父母“借”钱。这样的素材很有争议点,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写作的兴趣。但是要想写的好,还需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表面,对两个学生或肯定或批判,要将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挖掘出来,这是看学生思维的深度的;二是,将他们作为大学生们的代表,来看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问题,探讨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得失,甚至思考到祖国的未来;三是,需要考生思考,“要”钱

3、的学生究竟错在哪里了,是不是一点钱也不能向父母要?“借”钱的学生是光有优点吗?需要注意什么?其他学生该不该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向他学习?怎样平衡学习和“挣钱”的问题?【立意参考】1 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2 向父母要钱,何以理直气壮?3 青年人,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4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激发自我奋斗的勇气;5 莫让“挣钱”毁了学业。【素材参考】1在不少大学生看来,父母承担其学费、生活费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有的甚至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不断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如果父母不答应、不满足,他们就难以接受,甚至还要责怪父母。这充分暴露出,当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现

4、象。对于这样的“巨婴”,家长和老师都在为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而担心。相比之下,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与鼓励。因为是向父母“借”钱上大学,曾健宇对自己的开支有了清晰规划,除了日常开销,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在大学做程序开发挣生活费。因为有“还钱”的压力,曾同学不仅学会了如何管理生活费,更有了创业的动力,而这些都是走向社会、应对激烈竞争的加分项,与那些只会一味伸手要钱的同学相比,曾健宇成熟多了。2大学生要的生活费越多,家庭支出也就越多,因为生活费绝大多数来源于父母。中国青年网201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5的受访者生活费由父母提供。由于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

5、,学费和生活费一般都由父母承担。相比之下,美国大学生就没有这么舒坦了。美国沙利美学生贷款协会的数据显示,一个普通家庭大学生一年的费用支出,主要来自5部分奖学金贷款父母资助自身存款亲友借款。父母资助只占很少一部分。CNBC在2017年6月发布了一份针对800名大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父母大约支付上大学成本的13。绝大部分的美国大学生要贷款上大学,工作后慢慢还清。如果毕业没找到好工作的话,可能一辈子都在还贷。3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孙亚楠表示,大学生应该对大学四年花销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财和自立能力。金陵晚报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的生活费远高于平均标准,但是靠自己挣

6、来的。一位在南京艺术学院读大三的同学,平时主要靠当钢琴家教挣钱,还在奶茶店打过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花掉四五千元,但仍有剩下的钱可以存起来。如果自己挣不来钱,又只知道跟爸妈开口闭口要4500的生活费,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少网友表示,上班族也舍不得每个月花4500啊。4但是,也有网友认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应该急着挣钱。这样做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这样的担忧完全没必要。简而言之,会不会好好学习,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学习时间,而在于有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借钱”的方式上大学,适当的时候干点兼职的工作,表面上虽然减少了看书学习的时间,但这样的独特经历能丰富人生的体验,进而获

7、得真正的成长。一旦认识到父母的不易和人生的艰辛,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内心的奋斗精神,其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优秀范文】01向父母要钱,何以理直气壮近日,有两则和大学新生有关的新闻刷屏了。一则是,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网友热议,他表示,暑期已挣得部分学杂费,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会尽量“还”给他们。另一则是,有一大一女生跟妈妈要4500元的生活费,被拒后感到委屈,并坦言2000元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一时间,网络掀起关于大学生活费的争论。“借钱”上大学vs生活费要4500元,两件事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是大学新生追求自我的独立与自主,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希望

8、在自己的努力下追求财务自由,或者说是自给自足,给父母分担,并通过独立的规划助力自己成长;另一个是,大学新生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之事,父母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难以接受,不会为父母着想,过于自私自利,更别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了。同样都是大学新生,但做出了不一样的价值选择,高下也立判。和父母“借钱”上大学的新生,受到的更多是鼓励和赞扬,而和父母生活费要4500元的新生,则面临着舆论的否定和批评。理由也都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懂事,后者不懂事。从目前的大学生态来看,这两个新生的表现,基本就是大学生群体“众生相”的一个现实缩影。每一种表现,在大学生群体里都不是少数的存在,都有一定普遍性。而两者最关

9、键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在积极追求断奶状态,另一个是要把自己的“不断奶”状态坚持到底。我们都知道,上了大学的学生,基本都年满十八岁,处于法律层面的成年状态,是走向独立人生,开创属于自己世界的起点。不过,这一时期还存在一个现实矛盾点,那就是大学生虽然已独立生活,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大多还需要家里的扶持和帮助。而在走向成年的过渡人生阶段,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一定庇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人生时期的大方向依然是,走向自我成熟与独立,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为走向社会的真正独立生活打好基础。而家庭和社会的一定庇护,只是这一大方向的辅助力量而已,而绝不能成为追求大方向路上的荆棘,阻挡着个体

10、的独立与成长成熟。显然,那个和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未遂还要委屈的新生,是与这大方向相违背的,因为至少目前从她身上看不到独立成长成熟的影子。大学时期做不到经济独立没关系,毕竟大多数大学生都做不到,但若做不到经济独立的同时,还将自己物质私欲进一步放大,并将这份多出来的压力转嫁在父母身上,那就是“坑爹”了。 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就要4500元,可现在应届毕业生月薪不足6000元。如果这4500元的生活费养成习惯,毕业后也延续下去,那再加上房租水电,结果就是自己养活不起自己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众所周知,由奢入俭难,届时怕不仅不能自给自足,还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啃老”。如此,这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寄生虫”

11、了。对此,当警惕,需极力唤醒这类大学生沉睡已久的独立意识,否则,后患无穷,这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反思的点。 至于那名“借钱”上大学的新生,只能说其想法和行为践行中,有独立自主的苗头,而对其未来走向,目前也不能妄下结论。也有网友这样提醒他, 学生时期好好读书,别想着挣钱,不要着急挣钱。这样的提醒是担心其在金钱的追求中迷失自己,进而荒了学习,毁掉了一辈子的筹码,是有道理的。 鼓励学生走向独立自主,这没错,但也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明白,独立自主的真正追求是,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科学理性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三观,平衡学业和课外实践,走向充满阳光的未来。教育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生活费要

12、4500元的学生,要及时纠偏,助其摆正心态和思维,而对“借钱”上大学的学生,则要积极护航,呵护其独立自主的苗头,避免其在实际中走偏。以上这些,才是这两个事件应该产生的现实启示。【佳作点评】开头概述事件,指出争议点。然后将两个大学生的行为定性为“独立”和“自私自利”。探究背后的原因,价值选择不同。然后由这两个大学生扩大至整个大学生群体,指出,这一人生时期的大方向依然是,走向自我成熟与独立,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为走向社会的真正独立生活打好基础。再回头批评要钱的大学生,若做不到经济独立的同时,还将自己物质私欲进一步放大,并将这份多出来的压力转嫁在父母身上,那就是“坑爹”了。再由当前联想到以

13、后,毕业之后养不活自己,最后变成“啃老”。接着评论借钱的学生,肯定的同时指出,学生时期好好读书,别想着挣钱,不要着急挣钱,担心其在金钱的追求中迷失自己,进而荒了学习,毁掉了一辈子的筹码。最后阐明,独立自主的真正追求是,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能科学理性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三观,平衡学业和课外实践,走向充满阳光的未来。(九)空巢青年:2020届广东省一模试题【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近十年来,“空巢青年”成为了和“空巢老人”一样备受关注的群体。某杂志撰文指出,有的空巢青年出于工作需要,主动享受独居的生活方式;有

14、的空巢青年认为空巢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我的理想阶段;也有的空巢青年则将“空巢”当作摆脱种种束缚的良机,过着封闭自我、逃避社会的孤独生活。该杂志社就此话题开辟了“时代与青年”专栏,向读者征集文稿。请结合材料内容,针对某一类“空巢青年”,给该杂志社投一篇稿件,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引路】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个段落构成:第一段,为话题的背景叙述。第一段指出了“空巢青年”的定义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并且指出“空巢青年”和“空巢老人”一样,是备受关注的群体

15、。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至少有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20-39岁青年超过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颇庞大的数字,同时也折射出一些社会现象。第二段,是任务背景叙述。某杂志开辟了“时代与青年”专栏,向读者征集文稿。所以这篇作文的外在形式是一篇稿件。这一段除了告知考生任务背景外,还给出针对“空巢青年”这一话题的不同看法,而且这些看法都是“空巢青年”们真实经历和体验的转述有主动愿意享受这一状态的,有认为“空巢”意味着奋斗拼搏、挑战自我、实现理想的,也有认为“空巢”生活是一种封闭和逃避的。总的来说,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体现了社会现象多元思考。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角度立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挖

16、掘更多深层的东西,只要不偏离作文话题便可。第三段,是任务重申和写作要求。其中“提出希望与建议”是考生要注意的,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要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对这一群体,理解的维度有很多,大家不妨采取“依事设问”这一任务驱动作文比较经典的写法行文构思。所谓“依事设问”,就是围绕新闻事件或者社会热点话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行文过程作出解答。关于“空巢青年”,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空巢青年”是什么意思?2“空巢青年”是怎么出现的,反应中国经济社会哪一侧面?3他们是自己选择要做空巢青年的吗?4他们怎么看待这一标签?5他们是否需要被某种特定的眼光去看待,或说他们期待被关注吗?6“孤独”是这一群体的关键词,那现实中有什么摆脱孤独,提升幸福感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