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322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逐课精练 鲁人版必修5.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三单元逐课精练逍遥游(节选)课后练习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n) 鲲鹏(kn) 抟扶摇(chun) 坳堂(o)B夭阏() 蜩鸠(tio)决起(ju) 榆枋(fn)C舂粮(chn) 朝菌(cho)蟪蛄(hu) 大椿(chn)D晦朔(shu) 蓬蒿(ho) 泠然(ln) 数数然(shu)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旬有五日而后反。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莫之夭阏者。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

2、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野马也,尘埃也。4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奚以不知其然也。5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6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7下列有关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D庖丁解牛是庄子知北游中的篇章,但没有逍遥游著名。很多成语如“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都源于

4、此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5、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接:交接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D河东凶亦然 凶:歉收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6、矣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3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或五十步而后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4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的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

7、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的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这种思想。5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B我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前四部是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C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表现了各流派

8、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D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1A2D3D4B5B6D7D文言文阅读1A2B3B 4A5D唐诗三首课后练习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鱼凫( ) 石栈( ) 猿猱( )巉岩( ) 喧豗( ) 吮吸( )2下列有关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唐代大诗人。蜀道难写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B锦瑟一诗是取首句句首两字为题。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特点。C读完杜甫的登高,给人的感觉是“凄凄惨惨戚戚”。D律诗一般不押韵。3默写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_。沧海月明珠有泪,_。_,只是当时已惘然。诗歌阅读阅读下面

9、的文章,回答问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送友人入蜀中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有()山从人面起 见说蚕丛路 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A BC D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

10、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4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同点:_。不同点:_。参考

11、答案积累与运用1f zhn no chn hu shn2D3略 诗歌阅读1C2D3C4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第一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第二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读伊索寓言课后练习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狂吠(fi) 怜悯(mn) 信而好(ho)古 B浅薄(b) 吝啬(s) 衣(y)锦还乡 C譬(p)如 笨坯(p) 惟妙惟肖(xio) D卑鄙(b) 隽(jn)永 精妙迭(di)出2对下面一段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认为寓言要

12、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到处碰壁上当。A人世间是非不分,行善常得恶报。恶人常享善果,一切既不清楚也不公平。B有些人总是处处碰壁,就是因为读了寓言,把人事看得太简单了。C人心险恶,社会复杂,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处处碰壁。D生活在现代社会,要避免碰壁上当,头脑就不能那么简单幼稚。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才有清醒的认识,才有适当的对策。3常识填空伊索寓言是_寓言的汇编,相传为_所作。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钱钟书,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_,号_,是一

13、位学者型的讽刺幽默作家。他的_是中国最早的丰富而详赡的中西比较诗论;另一部学术著作_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_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并已被译成多种外文。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_,_,_。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