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0383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陈情表是晋朝名士李密用血泪写成的千古孝文,学习本文的重要目标便是“孝”。好的语文课,应是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应是提升人文精神与培养综合能力的高度融合。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重点思考了以下内容:1.积累,阐发语文的积累在于平时,语文的阐发在于一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形成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累融会,在一时阐发出来,便是一个崭新的语文世界。6分钟“我讲感悟最深的亲情故事”,就是学生在关照生活的基础上,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前提下,为配合本课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厚积薄发”。2

2、.感受,品味阅读经典作品,品味语言非常重要。在阅读中,体味人生思想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思想之美,深化语文情感,发挥想象力,提升审美境界。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在课堂上,我先放陈情表一文的录音,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齐读全文,分读文段,重点读全文要句,讲译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语句,在感受理解全文语言的基础上去感受语言形象,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塑造的形象进行心灵的碰撞。真正使学生走进了文本,用心灵触摸了语言形象。3.思考,领悟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精神内涵,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3、形成思考质疑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反思性与批判性,共同思考,相互提高。课堂就是师生质疑,探讨,思考,领悟的最佳场所。为此,我设计了3道题: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作者为何说成是“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作者为何要从自己幼年的坎坷不幸说起?联系当时背景思考,作者为何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要求?这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讨了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怎样才是“孝”的问题,这都是围绕思考领悟文章的中心主旨而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又把甲骨篆书“父”“母”“教”3字展示给大家,再次让学生从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去感悟古人造字是怎样认识“孝”的。这样,通过问题的探讨与领悟,既使学生深入了文本,又使学生

4、挖掘了文本内涵的深度。4.应用,拓展在学习生活中,正确有效的运用语文知识,增强文化意识,关注现实生活,尊重理解多元思维。通过实践运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课堂上,我结合文本中心设计了3道拓展应用题:让学生根据上联撰写下联。(1)羊羔跪乳情深。_(2)人有无孝天地君亲师。_(3)慈父严母风风雨雨见真情。_根据前边提供的语句进行扩写。“老牛舐犊,乌鸦反哺”。白发写下你的沧桑,皱纹镌刻你的世界,面对您,我想说:_母亲节到了,请你为母亲发一条手机短信。这些活动是结合高考题型并围绕文本中心而展开的,虽然设计的有些难度,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敏捷的应答,深情的表述,都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5.发现,创新注

5、意思考深入文本,发现重要问题,培养探究意识。怀着强烈的兴趣与激情,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了“返回历史”与“回到现实”的几个题目的换位思考。引用古文观止上的评说和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更使学生对“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了文本中心的高度。6.师为编导,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改变过于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态,特别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并阐述个人见解,学会沟通与理解,学会探讨与分享。在调动学生“心”为学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学习中心“孝”而展开的一系

6、列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整堂课的“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在突出文本中心,结合高考训练,突现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该说自己展示的是一堂比较真实的语文课。当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新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如何才能上好,固定的标准不好把握,但是,敢于结合新课改精神,并进行大胆的探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陈情表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 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

7、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

8、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

9、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5、熟读第二段。6、指导背诵第三段。

10、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7、熟读第四段。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

11、,那是什么呢?提示: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背诵第三段导入。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

12、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身世孤苦悲凉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先尽孝后尽忠沐清化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忠心圣朝恩重如山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

13、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