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9806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信息技术习题学号:1015080112 姓名:邱成朴 班级:物流管理1班一、物流信息1、定义: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2、特点: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来源广泛。3、作用:物流信息的传递连接着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起着桥梁的作用;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以到达系统整体化目标;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借测水平。二、物流信息技术 1、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

2、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2、运用:数据库技术、物流网络技术、条码与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1.服务功能上的差异。一般传统物流的服务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不具备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功能;而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2. 与客户关系的差异。传统物流与客户的关系是建立短期合约,以价格竞争和标准服务赢得客户;而现代物流与客户通常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通常以降低成本、提供增值和定制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3. 信息系统建设的差异。传统物流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的或没有 EDI 联系,

3、更没有卫星跟踪系统;而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系统,广泛运用 EDI 以及卫星跟踪系统。4. 物流企业管理的差异。传统物流企业通常采用分散的、传统的、人工的管理;而现代物流企业采用的是现代化、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管理。可 见现代物流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它包含了产品寿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它使传统物流向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全过程延伸,并且添加了新的物流内涵;它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直至消费终端。四、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多功能化(代物流业

4、发展的方向)、共享化、协同化。五、我国物流领域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 1、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运用程度较低; 2、条形码的运用仍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 3、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 4、企业对各种系统集成软件技术的利用不够。 六、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特点:数据不保存,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立性。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 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特点:采用复杂的结构化的

5、数据模型,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最低的冗余度,数据控制功能。4、高级数据库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七、数据库的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

6、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八、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它的特点是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层次结构采用关键字来访问其中每一层次的每一部分。网状模型: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显式连接关系,是具有多对多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 关系模型:是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面向对象模型:

7、存储对象是以对象为单位,每个对象包含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具有类和继承等特点。九、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 1、数据库定义; 2、数据存取; 3、数据库运行管理;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十、SQL语言 1、SQL是一种关系数据库语言; 2、功能:数据查询-SELECT 数据定义-CREATE、DROP 数据更新-INSERT、UPDATE、DELETE 数据控制-GRANT、REVOTE十一、数据库备份:指制作数据库机构和数据的复制,以便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能够修复数据库。 1、完全数据库备份:如果数据库是一个只读数据库,那么完全数据库备份就足以防止数据的丢失

8、。完全数据备份可用作操作系统失败时回复数据库的基础。 2、增量备份:只有在执行了完全数据库备份之后,才能执行增量备份。在增量备份中,SQL Server 系统备份自从上一次完全数据库备份之后已经改变的数据库部分。 3、事务日志备份:只有当执行了完全数据库备份之后,才能备份事务日志。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不能用于恢复。 十二、数据恢复:将数据库备份加载到系统中的过程。 1、从完全数据库备份中恢复:SQL Server 系统重新创建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相关的全部文件,然后把这些文件放到原来的位置上。 2、从增量备份中恢复:SQL Server 系统只恢复从最近一次完成数据库备份以后数据库的

9、变化部分,并且将数据库返回到执行增量备份时的状态。 3、从事务日志中恢复:SQL Server 系统恢复记录子啊事务日志中的数据库变化;使用事务日志备份来恢复,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个制定时刻的状态。 4、从文件或者文件组备份中恢复:如果某个特殊的文件被破坏或者被偶然删除,则可以从文件或者文件组备份中恢复。十三、数据恢复与数据备份 备份用于防止可能遇到的系统失败,而恢复则是为了处理已经遇到的系统失败而采取的操作。因此,备份是恢复的基础,没有数据的备份就没有数据的恢复。恢复是备份的目的,不是为了备份而备份,而是为了恢复而备份。十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或

10、数据终端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特点: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2、广域网:(WAN):是在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内进行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3、城域网(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十五、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网

11、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要实现互联,就需要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做拓扑结构,通俗地讲这些网络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包括总线形、星形、环形、树形。十六、OSI(开放式互联网)参考模型(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为此,该层定义了物理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有关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包括信号线的功能、“0”和“1”信号的电平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物理连接器规格及其相关的属性等。物理层的作用是通过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二进制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

12、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帧。数据帧中包含物理地址(又称MAC地址)、控制码、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另外,为避免通信

13、子网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数据包数量进行控制(拥塞控制)。当数据包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在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传输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

14、的会话。会话层得名的原因是它很类似于两个实体间的会话概念。例如,一个交互的用户会话以登录到计算机开始,以注销结束。(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表示格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等。十七、局

15、域网的基本组成 局域网由网络硬件(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打印机、网卡、网络互联设备等)和网络传输介质,以及网络软件所组成。十八、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工作层次互连设备工作层次主要功能中继器物理层对接收信号进行再生和发送,只起到扩展传输距离的作用,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但使用个数有限。集线器物理层多端口的中继器网桥数据链路层根据帧物理地址进行网络之间的信息转发,可缓解网络通信繁忙度,提高效率。只能够连接相同MAC层的网络。二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指传统的交换机,多端口网桥。三层交换机网络层带路由功能的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层通过逻辑地址进行网络之间的信息转发,可完成异构网络之前的互联互通,只能连接使用相同网络协议的子网。多层交换机高层(第47层)带协议转换的交换机。网关高层(第47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