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6258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瑞安中学10-1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湘教版【会员独享】考生需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请在答卷纸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学号第卷(选择部分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张三同学到12岁还从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居住地的是: .北京.上海.哈尔滨.海口 2.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地势起伏大.降水差异大.离海远近相差大.纬度差异大3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

2、位的天然界线下列组合正确的是甘青 肃海江西 福 建山 西 河 北 新疆西藏A.-大兴安岭B.-武夷山C.-天山D.-昆仑山4下右图铁路线交汇处,下列城市正确的是陇海线京广线A.兰州B.西安C.郑州D.徐州5右左图表示交通枢纽某城市,最有可能的是31N104EA.重庆B.成都C.贵阳D.昆明6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A(180,23.5N)B.(160E,23.5S)C(20W,23.5S)D.(0,23.5N)7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8关于赤道

3、的叙述,错误的是A.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B.赤道是终年昼夜平分C每年太阳两次直射赤道D赤道处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快9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地方,纬度差的经线长都相等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他同五个国家接壤B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省会所在地为武汉市D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他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11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A B C D右图

4、为我国四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1213题。12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C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13山脉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正确的是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D冬小麦,谷子1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15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D大陆邻近约海区16我国比较典型的温带草原是A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B内蒙古高原西部草原C新疆的高山草地 D青藏高原的高

5、寒草原17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18.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节A太阳高度大 B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C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D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图,完成1923小题:19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D南北高,中问低20该地区等积温线A都由南向北递减B与纬度位置无关C向河谷上游突出D与西南季风无关21图中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ABCD22图

6、中我国境内最不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B地震C台风D滑坡23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最接近的是A550kmB600k C470km D300km读图回答2425题。 1051104035EH24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5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

7、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26下列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A春小麦 玉米 水稻 冬小麦B水稻 春小麦 玉米 冬小麦C甘蔗 甜菜 咖啡 亚麻D咖啡 橡胶 甘蔗 甜菜2009年3月底,一种新型病毒(墨西哥猪流感病毒,世卫命名为A型流感,中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墨西哥爆发。正在向全球扩张。截止月日我国内地共报告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例。其中大多数为输入性人群。27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地区中,相对较难发现上述病例省区应为A.沪B.粤C.蜀D.宁28今年5-6月,瑞安中学东边的河道蓝澡大量增多,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降水量增加B.污染物

8、增加C.气温升高D.河水流动速度变慢2009年6月13日,考古人员将对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29秦兵马俑附近的渭水在成因上属于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30下列关于渭水的水文特征正确的说法是A含沙量小B无结冰期C径流量变化大D有凌汛现象第卷(非选择部分 共40分)二.综合题(非选择题部分有4小题,共40分)ACDFCBE31.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10分)(1).填出图中各地区的温度带名称(2分)A. ;B. C. ;D. E. (2).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图中C、D温度带之间的地理界线是 ;图中A处自然带名称 .今年中俄

9、两国关于黑瞎子岛边界最后的划定,该岛所在地处图中字母代表区域中 ;右图我国传统房屋处在图中哪个地区 ;这种特色反映该地区 丰富;图中C温度带西部,主要生态问题是 .(3).简述图中F地区气候点。(2分)3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4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盆地、_盆地。(2分)(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高原和_平原。(3分)(3)我国沙尘天气暴发的主要时间 末(春、夏、秋、冬) 初(春、夏、秋、冬)。沙尘暴

10、到达最多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制约性因素是 。3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8分)。(1)A山脉是 (名称),它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请列举两项(3分)。(2)B所在地形区是重要农业区,试评价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2分)。(3)简要说明E河流的特征(3分)。24下面俩图分别是甲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乙岛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甲、乙两岛面积较大的是 岛;甲岛在乙岛的 方向。图2中a、b两小岛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3分)(2) 图1中甲地比同纬度气温 (高、低),主要原因是 。(3分)(3) 根据图2中信息,描述乙岛地形特征 。(2分)(4)甲、乙两岛7月

11、都盛行 风,但成因不同,简述乙岛此风形成的原因及过程。(3分)(5)图1中甲岛东侧是 气候,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瑞安中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DBCBBDDDCBBD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CDBCDCCBCCDCD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31.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10分)(1).A.寒温带B.中温带C.暖温带D.亚热带E.热带(2).秦岭;淮河;亚寒带针叶林带 B;荒漠化.32(1)塔里木、柴达木(2)准噶尔、黄土、华北(3)秋、冬、水。33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8分)。(1)贺兰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3分)(2)有利:地形平坦;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不利:降水少。(2分)(3)属内流河;依靠高山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流经沙漠,含沙量大;河流短小。(3分,答任意3点即可)34(1)甲 西南 55(5) (3分)(2)低 (1分) 甲地为山脉,地势高,气温低 (2分)(3)地势东高西低; 东部为山地,南北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