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95382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 什么是城镇化素材 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城镇化【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我国是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发展滞后、城镇人口比重小。城镇化水平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阻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妨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下面我们从城镇化的含义、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问题和道路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问题解析】 一、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实质是经济

2、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

3、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市化”。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率=本地区城镇人口/本地区总人口。 二、我国的城镇化水平 在“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公布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显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目前的41.8%,城镇化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3倍多。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5.4亿人;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

4、至2003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人至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20万人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115个发展到320个。 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88.8%,燃气普及率81.6%,污水处理率45.7%,人均公共绿地7.4平方米,生活垃圾处理率52.1%,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4.9平方米。 三、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问题和道路 我国是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发

5、展滞后、城镇人口比重小。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 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城镇化也滞后于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动;与我国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也大大地落后了,例如1949年我国的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相差不多,仅为1.93个百分点,而到1998年,差距就加大为11.8个百分点,而最高的时候为13.43个百分点:另外,我国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二)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步太晚,发展时间短而且波动较大,期间工业现代化又持续增长,导致城镇化延后;其次,在其发展过程中,

6、粮食的供应紧张制约了城镇人口的增长,重工业导向战略使城镇人口的扩张力减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城镇化的行政干预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坚冰难以突破。 (三)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后果 城镇化水平滞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滞后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阻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妨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阻碍了城镇建设和城市中心功能的发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滞后还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城乡生态建设。 (四)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加剧了人口、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城镇建设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果大力发展城镇与中国国情不符

7、,必将加剧人与土地、水等资源的矛盾,动摇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 第二,城镇规模太小,缺乏明显的集聚效应,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差。在城镇经济发展方面,各地片面强调发展工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第三,在管理体制方面,城镇的发展基本上被纳入农村发展的范畴,是实现农村城镇的主要途径,但是城镇的发展缺乏统一完善的布局和规划。 第四,城镇因缺乏支撑产业,进城农民易出现城市和农村两边住的“两栖化”倾向,还是没有真正实现离农。同时,由于城镇城市功能残缺,企业进城的成本较高,往往是非农企业不愿进城,城镇因缺乏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外来劳动力和人口难以进城立足,使城镇成为“空城”。 (五)我

8、国城镇化发展道路 胡锦涛在2005年9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面对着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解决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区差异大等许多问题和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要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城镇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集约式的城

9、镇化道路。 二是要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条件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发挥市场对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实现城镇化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吸引各类必需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城镇化的管理、引导、规范。 三是要坚持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各级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职能作用。 四是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各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实现城市以及地区优势互补和

10、共同发展。 五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土地节约利用;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建设,建设节约型城镇;严格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妥善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道路,走主要依靠自己的发展之路。 (六)认真关注并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次,要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再次,要正确对待农民工在城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最后,要把握村庄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问题拓展】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镇化水平超过30%,即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从乡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规模就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提高20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健康与否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从人口、资源、环境、三农问题的解决等角度来思考我国应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的问题。 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