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79276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科学技术的文化计量摘要:文化的进步要求,必须对全部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文化价值的衡量和计量,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也是科学计量学的重大课题。本文是就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计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如何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内容经行阐述。关键词: 科学技术 文化计量 措施 引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挖掘计量文化内涵,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求。1 中国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了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计量文化,中国的古典

2、文学、音乐和计量单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音乐。音乐中的音调等规定称为“音律” 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尚书中有记载,舜继承帝位之后,到各地巡视,他来到泰山下的岱庙,为了安抚百姓,协同四季之日月,统一了律法,又下令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 把度量衡和音乐中的音律联系在了一起。 可见音乐和度量衡关系的密切。基于中国的文化特点, 许多典故被概括为成语,与长度单位有关的成语有:鼠目寸光,毫厘不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入木三分、一落千丈千里、迢迢一日千里等与其他计量单位有关的成语有五光十色、分秒必争、五彩缤纷一刻千金等。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唐诗中涉及计

3、量单位的为数众多。李商隐的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计量单位的妙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唐诗增色不少。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耸入云天,熠熠生辉的巨树。那么计量文化就是它充满智慧的一个枝杈。在学习计量知识的时候。 再读读唐诗和成语, 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灿烂和博大,感受到计量文化的源远流长直到19世纪中叶,米制正式传人中国。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约的签订,标志着世界计量制度走向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量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代计量已从古代度量衡发展到热、力、电等十大计量涉及

4、国防建设、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技术基础。2计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魏子有言:“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一个民族的昌盛,源于它强大的文化渊源和坚韧的民族精神。一个行业的发展,基于它深厚的成长底蕴和积极的企业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立新时期的计量文化文化,是支撑整个集体屹立不倒、不断前行的指路明灯。建立起适应计量文化发展的文化,是管理者手中的利剑,让管理导向更加清晰和统一;是基层

5、工作人员的方向标,更加清楚本单位倡导的价值取向,从而指导自身的工作,少走弯路,避免错误。同时,可以用文化建设消除历史上形成的不良影响,解决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应对外部的竞争。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的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在质检系统,责任应成为动力,成为质检文化的根基,成为质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责任,质检文化的根基。职责,职权和责任的统一,职权是落实责任的基础,责任是完成职权的必然要求,需要所有工作人员把自身的责任转化为体现民意的优质工程,构建责任文化,成为计量文化的基础。纵观今日的中国,食品安全、医药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已越来越成为百姓茶余饭后

6、议论的焦点,出现的各类事故使全社会都在口诛笔伐、声讨各种丑恶事件,谴责昧着良心做事的人。从三鹿奶粉事件,河南登封矿难,深圳龙岗火灾,到山两襄汾溃坝事故,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到化工企业爆炸,质检人在这些事件中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忠诚的大旗,冲在第一线,承担着卫士的责任。3、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3.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核心凝聚力大力推动计量文化建设宣传计量悠久历史展示计量灿烂文化有利于提高计量工作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计量工作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引导计量工作者在潜移默化的计量文化熏陶下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保持健康的价值追求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计量

7、事业:有利于提高计量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在具备计量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计量工作持续发展:有利于统一全体人员的思想使个人意志逐渐向集体意志靠拢。在全局和重要性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2激发主动的行为意识提升计量软实力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改革、科技之外的“第三驾马车”的重要作用。同样加强计量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干部职工的潜力和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和状态积极投身计量工作自觉、主动地发挥其创造力和推动力,从而全面

8、提升计量整体实力实现计量长期发展目标为计量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这其中有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最令人关注的还是计量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3.3树立良好的质检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计量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监管,赢得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质检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彰显计量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推动计量事业的长远发展。4、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4.1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加强计量精神文化建设人是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

9、是文化的立足之本。加强计量文化建设首先要以人为本加强计量精神文化建设调动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不断发挥人的行为潜力和智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高度统一 因此加强计量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营造温馨、和谐的计量人文环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的共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职工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在人才选拔使用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动力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弘扬计量人一贯以来形成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坚持不懈

10、、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以及精心精细、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等不断提高计量工作的战斗力4.2内外兼修,塑造精致优良的品牌形象加强计量物质文化建设中国五千年文明积累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计量物质文化这不仅体现在代表古代度量衡发展史的诸多器具、文书、制度等方面也同样在当代以新的方式、新的载体得以重新诠释和发展 当前加强计量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当狠练“内功”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保障建设高水平的计量基(标)准,确保计量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提供周到细致的计量技术服务加强窗口单位规范化管理等这些都是在树立自己的“计量专业品牌”:另一方面应当注意总结和弘扬计量历史文化沉淀凝练和提升计量文化精髓不断创造和推出优秀的计量

11、文化成果和作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计量工作在现代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向公众展示良好的计量社会形象4.3奖惩并举塑造和谐有序的管理形象加强计量制度文化建设计量文化首先体现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设方面。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制度的执行是否公平、公正。制度能否被干部职工普遍认同和有效执行是一个单位能否协调运转的关键。在制度的建立方面,一方面。应当注重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努力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激励本能的文化环境大力开发人的行为资源潜能强化人的行为自觉意识激发个人的自觉性和进取心。推动个人行为向组织目标靠近。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

12、的约束机制,及时制止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清理和消除不健康的环境和因素营造积极向上、良好有序的竞争状态 在制度的执行方面要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的自律为主动的自觉:要强调“监督制约”壮大监督的力量。强化监督的效用。形成“权力制衡”的格局。在制度的传承方面,计量工作保持了一贯的扎实、牢靠的作风可以说是继承有余但创新不够。面对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要想得到持续、长远、快速的发展,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成为计量工作当前面临的首要课题和任务4.4便民利民塑造科学规范的服务形象加强计量行为文化建设计量行为文化既包括计量行政部门的行为文化。也包括计量技术机构的行为文化。但归根结底应当是便民利民、有效服务的文化。具体到工作方面,就是要“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工作态度要精心、工作标准要精细、工作效果要精准、工作目标是精益求精;服务方面,就是要“热情、周到、准确、细致”,服务态度要热情、服务领域要周到、服务内容要准确、服务质量要细致:管理方面就是要“科学、公正、准确、高效”方法要科学、行为要公正、测量要准确、工作要高效。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大力宣传和引导正确的计量行为使之成为职工自觉遵守和潜移默化的行动纲领从而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