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1841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1].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目 录第 1 章 绪论11.1 公路发展概况1.2 设计概况第 2 章 平面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2.2 设计行车速度的确定 2.3 选线设计 2.4 平面线形设计第 3 章 纵断面设计 3.1 纵断面设计原则3.2 纵坡设计的要求3.3 纵坡设计的步骤3.4 竖曲线设计第 4 章 横断面设计4.1横断面设计原则4.2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4.3超高值的计算4.4路基设计的内容4.5横断面的绘制第5章 排水设计5.1排水设计的原则5.2排水设计的具体步骤 5.3路面排水设计 5.4排水系统分析第6章 路面设计6.1路面设计的内容6.2路面设计步骤6.3路面设计第7章 设计

2、总结主要参考文献第1章 绪论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强国,无一不是公路发达的国家。公路已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中国公路发展概况1.1.1 公路发展历程 A 改革开放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7万公里,公路密度仅0.8公里百平方公里。建国初期,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开始获得长足发展,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 67万公里。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

3、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在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全国公路里程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B 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4、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尤其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

5、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198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法规,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从统计数字看,到1999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 公里百平方公里,为1978年的1.5倍。二级以上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由1979年的1.3提高到1999年的12.5,主要城市之间的公路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公路交通紧张状况初步缓解。同时,县、乡公路里程快速增长,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有的省份已实现全部县道铺筑沥青路面乃至达到二级技术标准,全国实现了100的县、98的乡和89的行政村通公路。总体而言、一个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全国公路网已初步形成。 特别值得

6、一提的是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18.5公里)建成通车。此后,又相继建成全长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进入90年代,在国道主干线总体规划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每年建成的高速公路由几十公里上升到一千公里以上。到199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605公里。短短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就走过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一般需要40年完成的发展历程。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结构,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

7、的差距。 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推动了公路桥梁、隧道数量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先后在主要江河和一些海峡建设了一批深水基础、大跨径、施工难度很高的桥梁,如黄石长江大桥(我国交通部门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跨长江特大型桥梁)、万县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跨径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钢悬索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风陵渡黄河大桥、济南第二黄河大桥,广东虎门大桥、山东女姑山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等。这些工程标志着我国深水基础、大跨径桥梁建设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1999年底,全国公路桥梁已达到23万座,总延长8006公里;隧道1257座,总延长407公里

8、。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1986年我国第一座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公路隧道鼓山双洞隧道在福州一马尾一级公路上建成。之后,又相继建设了中梁山、缙云山、六盘山、八达岭等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公路隧道工程。 1.1.2 公路建设评述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

9、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1.2设计概况1.2.1 绵阳市公路现状分析A 公路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6

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865公里,等级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67.3%,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为60.66%,公路密度为30.42公里/百平方公里,11.85公里/万人。全市277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83.7%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3452个行政村92.2%通了公路。已将市区到各区市县的公路建成了一、二级公路,基本将市到辖区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公路及通往周边市、州、县的公路改建为二、三级公路。全市已经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联接县乡,幅射周边市、州、县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除到平武需要两个小时外,从绵阳城区到各县市区均可在一小时内到达,基本实现了“一小时”经济圈效应和接边联网目标,

11、为绵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B 现有公路网存在的问题公路里程公布不均, 通行能力相对较小, 通达深度低的状况尚未改变。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5 2 1 5 公里,等级公路2 5 3 3 公里, 占总里程的4 8 . 5 7 %,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仅2 5 . 6 5 公里, 每万人拥有公路1 0 . 2 2 公里, 低于全国水平。 公路标准较低, 质量较差, 构网不完善。1 9 9 9 年底, 绵阳市等级公路2 5 3 3 公里中, 高速公路4 公里, 一级公路1 8 7 公里, 二级公路1 7 4 公里, 三级公路8 2 5 公里, 四级公路1

12、 3 4 3 公里, 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0 . 0 8%、3 . 5 9 %、3 . 3 4 %、1 5 . 8 2 %和2 5 . 8 3 %。在公路总里程中, 有路面里程为4 2 6 2 公里, 占总里程的8 1 . 7 3 %, 其中高级路面5 5 4 公里, 占总里程的1 0 . 6 2 %, 次高级路面1 7 4 4 公里, 占总里程的3 3 . 44 %。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支线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 通行能力弱, 尚有部分公路晴通雨阻.混合交通严重, 行车速度低, 远未达到经济运行速度.公路建设投资严重不足。每年能筹措到的公路建设资金与实际需要相比, 缺口较大。有关方面对路桥收费的

13、理解、支持力度差; 部分地区、单位对交通建设承诺的补偿兑现落实差。C 规划发展目标2006年到2010年,一是提升全市的路网等级和通达深度。年时间投入个亿,新(改)建公路27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00公里,争取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0%以上,全市实现接边、联网和通乡通村目标,公路抗灾能力明显提高。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99%的行政村通公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绵阳城区及各区市县客货运主枢纽、配套站场建设与物流业发展形成体系,农村客货运输形成网络。二是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公路养护要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实现企业化、市场化和机械化;高等级公路全部实现绿化美化,乡以上公路全部实现绿化,充分体现生态和环保。三是提升公路的营运水平和运力档次。绵阳城区及各区市县客货运主枢纽、配套站场建设与物流业发展形成体系,农村客货运输形成网络 1.2.2 梓潼公路现状分析梓潼历为川北交通要道,被誉为联结川陕的“金牛蜀道”,是“地联秦关,矜领益州”之重镇。国道川陕108线纵贯南北,绵阳至梓潼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梓潼与绵阳、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全县通车里程528公里。梓潼离绵阳南郊机场、绵阳火车站不到50公里。有3条公路与擦境而过的宝成铁路复线相通。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尤以七曲山为胜。梓潼的农副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