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791659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研究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情境,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学生们常说,语文太难学、太深奥无味。老师也常说,语文课不好上,课堂气氛也较沉闷。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乐起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来说,让孩子爱学语文比学语文本身更加重要。因此,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就是说: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兴趣,愿意去干,这是干好事情的前提。试想一个人本来不想干这件事情,你却勉为其难,很难设想

2、他能干好。同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兴趣第一。要想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入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引发学习动机。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精彩的课堂不仅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之精神饱满。本课题将借鉴他人及前人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创设情境,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中,使语文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1、重视导语艺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大

3、胆尝试将趣味故事、音乐、舞蹈、绘画、表演等活动应用于语文教学,让语文课活起来。4、将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包括三年级四年级。五、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进行理论学习,转化思想,更新观念。2、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学生对学语文无兴趣的根源。3、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重点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做好实验总结。六、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我校具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创设情境实施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我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对我的研究会提供帮助。另外网络资源和图书文献丰富,为研究提供理论

4、依据。加上几年来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我相信此课题研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七、预期效果:1、 改变以往比较沉闷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活起来。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唱、画、说、讲、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提高学生的书写、朗读、交际及写作水平。八、特点与创新之处将歌曲、绘画、讲故事、表演等活动融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大胆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起来。九、参考文献: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内容提要: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问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运河中学承担了北京市“十五”重点课题“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

5、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教科研小组根据新课程要求承担了子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研究。第二,研究对象、步骤。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以运河中学2000级和2002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300人。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分四步:第一步:制定并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第二步: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和参考文献并设计问卷调查第三步;实施方案第四步:成果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第三,实施措施及过程。四、研究成果。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员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

6、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学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

7、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督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人同化,最后渐渐消亡。而这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而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以外别无他法。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

8、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

9、必须着眼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生活在未来,那么也许明天他们将生活在过去。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完成自我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有限的课堂难以办到的。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 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 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 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我在给初中生讲象形 字时,曾用篆书把“瓜”和“爪”两字板书黑板,没想到这引起了

10、很大的震动。以后同学中 再没有搞混这两字现象,而且还会用汉字间的微小区别来区分记忆汉字。一个小小的激趣动 作,竟起了如此大的效果,让我再次体会到激发兴趣的魅力所在。它给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 了方法和不尽的动力。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 展,我们课题组承担了北京市“十五”重点课题“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子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研究。二、研究对象、步骤与内容:1、 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以运河中学2000级和2002级两个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300人。2、 研究步骤: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分四步:第一步:制定

11、并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第二步: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和参考文献并设计问卷调查第三步;实施方案第四步:成果总结,撰写论文,完成结题报告。3、 研究内容: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课下座谈交流达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分三个部分:(1)、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与学生共同欣赏美、品位美,共同提高审美情趣。(2)、利用研究者的年龄偏小的优势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达到进行沟通的目的。(3)、利用作文、周记形势与学生假期感情的桥梁。(4)、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三、 实施措施及过程:(一)、进行理论学习(二)、调查了解学生情况(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各种活动,比如

12、研究性学习,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促进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向个方面进行突破:1、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刘海静老师在讲一剪梅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思念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除了诗词导人,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人,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清在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

13、”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兴趣须从微观人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上一堂专题为“具体是记叙文的灵魂”的作文指导课时,我不是讲解概念、原理,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言越上西楼,月如钩。”同是表现愁的情绪,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意象将愁具体化,使它有形有色,有动有静,感人至深,可见“具体”对语文写作是何等地重要。这样一讲,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3、强情感渗透,营造良好气氛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象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

14、该是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4、纺织并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它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基本条件条件;它把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纽带一旦断裂,教育将告失败。为此,必须注意纺织并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的做法是: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爱与关心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情感,进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

15、内部动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或日常与学生交谈中,都时刻注意绝对不用“废话”、“你真笨”、“这还不懂吗”之类的词语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若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做错了,我亦看到其中的积极面,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敬可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亲而显爱、爱而取信、信而树威,实在是编织与加固师生情感交流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语我能幸福两月。”莎士比亚也曾说:“称赞,即是我的薪俸”。这些大文豪的话语表明:赞扬是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自己得到社会、别人的承认。学生也不例外,总希望得到老师

16、的称赞、肯定,所以课堂上我经常赞扬激励学生,使他们情绪饱满,奋发向上。有了教与学的互相促动,还需要注重课堂内外的衔接,要做好几个方面的结合,尤其是教材与辅助材料的结合、常规教学与特殊教学的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结合。(1)教材与辅助材料相结合 教材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现都离不开教材。然而现行的教材与新教材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内容旧(现代作品多集中在50?0年代),缺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范围窄(偏政治性,知识性,本土性),缺少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的气魄;模式死(教材结构为三阶段式,以文体为中心,记叙说明议论),缺乏科学、灵活的可操作性;容量少(高中六册教材基本课文为70篇),缺少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所必备的量的积累。所有这些导致的直接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