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1496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挫折不利于成才”的辩论材料一辨发言: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就挫折的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我方的观点是:挫折不利于成才。首先,从大的角度上来讲,挫折会阻碍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进步。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要呼吁和平?为什么共产主义要追求建设一个没有贫困、没有疾苦、没有战争的世界?为什么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因为只有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各类人才,使得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其次,挫折会打击人的自信、阻碍人的思想,所以能在挫折中成才的只有极少数人。也许一次挫折会造就一个英勇无畏的将军,然而它会打垮一百万个战士。当这唯一的胜利者仰天长

2、啸时,有没有看到他脚下的皑皑白骨呢?文化大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空前的劫难,中国在这巨大的挫折中,知识成了罪恶之源,科学家去做工、种地,工人、农民、学生上街闹革命,使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科技水平与欧美一些西方强国的差距超过半个世纪,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多少原本应该有美好前程的士兵死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多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成了挫折的牺牲品?难道这血的教训还不够吗?第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挫折容易使人心灰意冷、情绪低落,长时间内难以找回自信。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都要努力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顺利的成功,成才吗?综上所述,我方明确认为:挫折不利于成才!谢谢大家! (

3、2)每个人遇到挫折都能爬起来吗?当然不能。能爬起来的,让他成才的关键是他爬起来的心态和方法还是挫折本身呢?显然是前者。所以,从逻辑上,让人成才的是克服挫折这个手段,这个方法,绝对不是挫折本身,所以挫折不利于成才。如果挫折有利于成才,我们为什么还要克服他呢?克服一个有利于成才的“东西”,那不是很怪吗? 挫折仅仅提供它一个改良的机会,面对改良的机会,有人积极有人消极,那你怎么论证得出因为面对挫折有人消极有人积极,那么挫折还有利于成才呢?所以我们看到成才的关键是什么,是面对挫折的心态,请问您,面对挫折的心态和挫折本身是不是同一种概念呢?白手起家的人如果处处碰壁,无论是经济的问题抑或是人际关系,他还能

4、成才吗?当然不能。所以,他要做什么呢?就是要摆脱挫折,将他变得不是挫折,这样他才能成才,如果说挫折有利于成才,为什么我们要摆脱它呢,请教您。 您一开始说要克服挫折才能成才,摆脱挫折只是在逃避,那请教您2个问题: 1)挫折这两个字跟克服挫折是不是同一种概念? 2)你说要成才就必须有勇气面对种种挑战,从这句话,我想请您推论出成才的关键是挫折还是面对挫折的心态? 挫折当然不是只能看,我几时说过这句话,请你不要断章取义好吗?我们是要解决他,克服他的,但是您讲来讲去你还是没回答道我的两道问题: 1)挫折这两个字跟克服挫折是不是同一种概念? 2)你说要成才就必须有勇气面对种种挑战,从这句话,我想请您推论出

5、成才的关键是挫折还是面对挫折的心态? 我的观点是:挫折不利于成才,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有利于成才:lol 虽然我很不好意思说,但是我还是得说,您似乎有点缺乏分析能力。我说的摆脱是克服,不是逃避,我们要将挫折变成不是挫折,我们才会成才,您说世界富翁遇到挫折,我说摆脱是说要应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摆脱逆境,这种摆脱对方还说那叫逃避啊?如果不摆脱挫折,那您言下之意是不是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一直处于逆境,处于挫折之中我们才会成才吗?您最后一句话-如果他坦然面对挫折,那么他一定可以成才-其实根本不能论证您方观点,反而还有漏洞,您今天的立场是建立在以正面的心态来面对挫折有利于成才,而不是挫折本身有利于成才,所以我

6、们看到成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心态,是您面对挫折的心态,正面或负面的心态决定你能不成才的时候,你还要告诉我挫折本身有利于成才啊? p/s:我在那么多帖子中都已经讲清了我们要面对挫折,为什么你偏偏不肯去看,是不是您只选择看你喜欢看的,你不喜欢看的就假装看不到呢,对方这种论证辩题的态度是正确的吗? (3)我方的观点是:挫折不利于成长. 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虽然顺境逆境,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但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比起匮乏

7、的物质保障,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心智的成长,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逆境中,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可以认知事物,但是顺境中,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而顺境当中,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友情的可贵,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逆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顺境中,对人品格的培养,却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积极的教育手段,和良好的性情陶冶,锻造更健

8、全的人格。 其次,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时候,顺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谋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迷失生活方向。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而逆境的冲击,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因为人的成长,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逆境中的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

9、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凭借顺境的好风,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更远。假若人经常忧患状态,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工作,也就谈不上成长了。人的一生的确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挫折,但人生来就会有一定的承受逆境的能力,不会“没有半点抵抗的能力”,所以,即使在顺境的环境下遇到一些小挫折,人们会自我调节的。面对苦难,每个人的调节能力不一样,并不能说明“遇到挫折没有半点抵抗能力”,承受能力是与人的性格、素质等因素有关的,有与生俱有的,有来自后天的训练,面对挫折,大部分人有能力自我调节。既然逆境尚能承

10、受,顺境就更是如虎添翼了。逆境中恐怕很难有踏踏实实做事的机会,也难以有成长的机会,连机会都没有了,能有利于人的成长吗?时代造英雄!如果身处顺境,能给伟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说不定能做出更大的业绩。 让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真实的故事. 2001年西峡县人民检察院审查曾处理过一起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犯罪时均未满18岁,属典型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且其犯罪的动机、手段及其后果值得人深思。(4)2 挫折不利于成长(1) 案情是这样的:任某某(女,16岁)获知其伯父与被害人鬼混引起家庭不和,于2001年10月21日夜十点许,酒后约张某(女,17岁)、阿酷(16岁)、杜某(15岁)、刘某(1

11、5岁)、靳某(16岁)、王某(15岁)七人前往被害人住处,任某某、张某等人对被害人进行拳打脚踢,在殴打中任某某将菜刀递给张某,张某持菜刀朝被害人头部、肩部、腿部乱砍,造成被害人身受重伤。 以上几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未成年人,她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七人中三人家庭都已离异,其他几位家庭也疏于管教,一些青少年的父母婚姻基础较差甚至畸变,孩子过早地承受家庭内战的不良遭遇。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家庭亲和力,心灵蒙上阴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大多内向、早熟。再加上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很可能养成不良习惯和反社会意识,误入歧途。而另外一些家庭

12、却溺爱孩子,使其养成娇生惯养、不服管教的毛病。还有一些就是粗暴教育,动辄呵斥辱骂、体罚,使孩子养成逆反心理。 二、学校的教育中过于片面,过多的重视了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青少年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未成年人如同一张白纸,社会是画师,孩子的成长往往取决于社会的环境。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对孩子造成了众多负面影响。由于未成年人在心理上还不完全稳定、思想上还不完全成熟,对那些消极、不健康的东西缺乏成年人那种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富于幻想、喜欢刺激、盲目效仿、照搬。使其产生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产生各种反社会

13、行为。加上法制观念的淡薄,又受到金钱、享乐等观念影响,虚荣心强,控制力差,容易走极端,以致走向犯罪。 四、未成年人自身的弱点。 从自身来看,未成年人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他们走向深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生理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不协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生理上发育速度加快,但其心理的发育和形成相当滞后,普遍表现为自控能力较弱,挫折承受能力不强。二是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模仿,但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是非观念不强,违法犯罪界限不明,做事很容易出格违规,甚至违法犯罪。三是乱交朋友,误入歧途。好多未成年人都是由于交友不慎而同流合污,被坏人拉下水,共同作案,危害

14、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变得更为优越了。然而,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的一些事例。 某大学一位女生因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唱歌走了调,引起观众的哄笑,竟于当晚跳楼自杀! 1995年9月,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 岁女生因为议论老师“长得肥”,受到批评,自杀未遂,导致终生 残疾。 我方论点:挫折不利于成才 对方轮点:挫折有利于成才 以下是我方攻辩时的问题: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听力产生障碍。即使是伟大的音乐举

15、人,贝多芬,在他32岁时,听觉问题越发严重,再加上恋爱上的不顺,甚至也曾萌生过自杀的念头而写下遗嘱。但这场双重精神危机最终在他心中音乐烈火的燃烧下化为乌有。 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耳聋对音乐家来说算不算挫折? (首先,不管任何问题,只允许对方回答“是”或“不是”之类二必选一的答案。就对这个提问来说,只要对方没有从正面回答,或者想通过阐述自己对我刚刚所举的例子发表他的看法时,你就应该立即打断对方的话,说“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耳聋对一个音乐家来说算不算挫折?请回答算还是不算。”这个问题我出得很刁,对方只能回答“算”。如果对方非要回答“不算”,首先就会给观众和评委不好的印象,因为这是很显然

16、的问题。) (如对方回答“不算”,很好,你可以接着问“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什么才叫挫折呢?”。由于对方先前的意思是“耳聋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不算挫折”,此时对方对“挫折”的定义不论怎样都没法立住脚了。这样的回答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断送了整场比赛。所以,不论对方怎么想,他只能回答“算”。) 那么,请问,耳聋有利于音乐创作吗? (这个问题和之前的问题一样都很刁。对方如果非要回答“有利”,很好。一、你可以取笑他“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一个聋子比正常人听力更好吗?”;二、“既然对方辩友这样认为,我觉得,我没必要再问下去了。”这样不论你用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处理,都是没必要再跟对方罗嗦了,因为评委和观众会嘘他。同上,不论对方有什么想法,他只能回答“不利”。)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想要成才,就必须得不断去经历挫折吗? (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前面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