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79025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WOT分析法制定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 职业生活是整个人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大二在校生,大学生活已经过半,虽然还未面临找工作的难题,但是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需要做个思考了。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为自己寻求一份合适的好工作呢?我认为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认识,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确定人生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因为一个可行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计划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便有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完成了由“精英化”向“

2、大众化”的转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毕业生人数的迅速攀升,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以及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促进和优化就业的有效途径。而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市场分析人员经常使用这一工具来扫描、分析整个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的市场

3、资讯,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以下就是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自己人生的一个职业规划: 一、 自我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 1、优势分析(S)(1)、个性优势:我是一个性格安静的人,我很喜欢笑,因为觉得笑可以让人自信,让人精神饱满,很有亲和力,做正经事时我一直都是一丝不苟,是个很谨慎的人,我喜欢有规划的的安排自己的事,做事目标明确,首先这样可以在忙乱时主次分明的合理安排时间,不会自乱手脚,同时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每项任务。除此之外我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负有责任心,有耐心,诚实可靠,相信这种性格优势对我将来选择会计这门职业会带来更多帮助 (2)、价值追求:我的主

4、要职业价值取向是自我实现取向,教师这条路正是我所选择的。(3)、专业优势: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专业优势,我们虽然不一定是业内专家,但由于受过专门的文化知识教育,又经过长期的专业熏陶,因此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其他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更易成为本专业的内行,这就使我们具有一定的技能优势。我是师范生,又对教育有着独特的喜爱,教师这条路正是我要走的路。 (4)可塑性强。当代大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相对较少,对新鲜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和适应,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普遍较强。另外,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与教育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可以向他们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 2、劣势分析(W) (1)个性劣势:处事不圆滑,有时候喜欢钻牛角尖;做事可能表现得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意见;协作性可能不够、比较直观、固执,喜欢说直话。做一名优秀的人名教师,我需要的是更加的稳重,更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2)职业心态不够成熟。科学的职业选择应该是有效地将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即根据自己的技能、兴趣和偏好等与外在的各类机会相匹配而作出的。有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我们对于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择业方向略有所知,但是又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判断。 3、机会分析(O)(1)就业渠道增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6、程度的日益扩大,特别是要把上海建成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加,尤其是经济类得专业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给作为经济类的会计专业带来了就业的契机。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类职业资讯能够迅速地发布出来,这给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机会,保证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能够各得其所。 (2)国家相关保障就业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及下属职能部门纷纷下发文件,出台系列举措,力促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其中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等。例如:湖南省教育厅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并想办法扩大和增设毕业

7、生在基层就业的省级项目;省财政厅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引导和吸纳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省人事厅开展就业见习和就业援助。在现有9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向省、市两级拓展,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提供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等等。 4、威胁分析(T) (1)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压下,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势必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据国内知名招聘平台“老麦在线”的数据显示:到2009年6月毕业季开始的时候,全国超过500万的

8、大学生陷入找工作难的状态,大量的本专科学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发展速度显著变缓,甚至出现了规模收缩的情况,其提供的岗位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2)用人单位误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存在以下误区:其一,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人片面追求学历,这势必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其二,存在性别歧视。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因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状况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各方面要素,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招聘男生。其三,生源地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

9、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因此选用人才时往往优先考虑本地人才。其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可塑性,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 二、认清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一)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 1、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对自己4年大学生活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优势。我是师范生,在教育方面的学习很多,具备一名教师基本的素质素养,这对于今后的教育之路会大有帮助的。 2、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当今大学生,我们的可塑性较高,同时在学校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那么可以借此充分培养自己

10、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决策能力、交际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聆听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等。通过对自己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二)改善与提高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构建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独立性。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同时,善于利用这种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规划。2、调整就业心态。凡事要想获得成功,心态非常重要,求职就业也不例外。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谈到培养青年就业能力时,以方程式比喻:就业力=(知识 技能)态度。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根据形势分析和自我

11、定位,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有效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误区。在应聘时要乐观自信,勇于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失败,同时要相信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自己不行。另外,择业时要更多地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充分收集分析就业资讯。就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也就会越宽阔,就业信息的质量越高,择业的把握也就会越大。但是就业信息具有较强的易逝性,一旦缺乏时效性,也就丧失了它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要对信息进行不断地更新,尽量获取最新的资讯。3、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自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推出了多项扶持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因此,我们在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可以充分

12、考虑到这个因素,通过对国家及地方就业指导部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及其信息资料中心的咨询,及时收集相关信息。 三、未来5年的职业生涯的目标 (一)探索阶段:学生 发现兴趣,学习知识,开发工作所需技能。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发展报负。 (二)进入阶段:应聘者继续学习,教师考编,进入职业市场 (三)新手阶段:实习生了解学校教学流程,发展前景学习累积经验(四)发展阶段:高级任课教师不断求思进取,完善自身技能,争取考得更高的职称,汲取更多的经验。(五)自立阶段:创业等到积累经验到一定程度,并且经济支撑足够时,创办自己的教育机构,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承担更大的责任,确认自己的地位,开发长期的职业计划,寻求家庭与事业的间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