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3678676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姓名:陈岑学号:201203140202班级:2012 级 2 班摘要: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及很多人云亦云的人所认为的:“叔本华所持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最悲观的哲学家” 。叔本华的哲学似乎注定被扣上悲观的帽子。但是,一般说来被扣上的帽子都不为人真正地认可和属实。他的人生观在悲观之处体现着通达,让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得一种恍然大悟。在孤独之处透着智慧的光芒。而他的哲学也似乎总处于一种尴尬的被边缘化的地位。但真如他本人怀着的“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比”的自信一样,他的思想的深刻性并不体现在他的哲学地位上。那么到底什么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为什么他的哲学处于这样

2、一种尴尬的地位,我们又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叔本华所持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态度。从这些方面的探索中,能否找到一条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人生观?这还有待分析斟酌推敲。关键字:叔本华 悲观主义人生观 通达 孤独 被边缘化 深刻思想 一、我所了解的叔本华“我很庆幸我认识的第一位哲学家不是黑格尔之流,而是叔本华” ,记不清这是出自谁人之口,但难免让我也不得不那样认为,虽然我对黑格尔了解甚少,这样说并不代表我了解叔本华多少。对叔本华是一种超越阶级超越情感的共鸣。奇怪的是我并不像他那么有钱,也没有像他一样从小周游列国,从一开始接受的不是纯书本上的知识,更没有和母亲相处不愉快,也没有像他对女人一样深恶痛绝地对男人深恶痛

3、绝,更没有像他一样拥有与生俱来的超群的智慧。但他跟我不一样的一点是于他十八岁时父亲自杀,于我 20 岁时父亲意外身亡。如此看来,他似乎比我更加不幸。但我实际上是比他不幸的。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不幸哪能比较?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密切。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不同的观点,相似的人生经历中和不同已达到共鸣。我想能与叔本华有所共鸣,有所分歧的原因也在这里。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初见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 “人生就是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生存意志,就是生存欲望,为了生存不得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产生欺诈残暴,产生一切痛苦。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没完没了,当

4、一定的欲求得到满足后,新的欲望又随之产生。即使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又会袭击而来。 “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 。人生就是痛苦,只是痛苦的形态不一样。针对这个叔本华认为的在这个前提下世人都想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既然人生就是痛苦,那么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痛快点,该如何?叔本华认为就是要彻底否认自己的生存意志。意志即叔本华从康德那里拿来的“自在之物”物自身,而生存意志就是生存本身生存欲望。生存意志的否定,在叔本华看来,是一种“彻底的清心寡欲或神圣性的东西” 。 “具体来讲有三种方法:第一,从事

5、哲学创造。哲学是理性活动可以镇静欲望,但这只能缓解痛苦不能解决痛苦;第二,从事艺术创造,痴迷于艺术创造会让人忘了世俗的欲望烦恼,但这只有少数的天才才能达到,并不适用与每一个人;第三,信仰宗教,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叔本华认为佛教不是以理智分析事物而是凭直觉融合事物。因此能彻底地解脱痛苦。 ”就这个大的方法论来说,叔本华没有想到的是在若干年后人们并不推从他所说的人生就是痛苦这个命题,先不管是否与人们的智力有限不能感悟到他这个思想的深刻性有关。人们就是不赞同这个观点,所以自然没有如何解脱痛苦这个问题的出现。有的人并不认为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即使他们的生活无聊空虚,他们也会很快地找到乐子填满空

6、虚,即使之后还是会空虚,他们又会找新的乐子,其实这和欲望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是一个道理。所以人们以前一种形式掩盖了后一种形式上的痛苦,他们正如苏格拉底那样自认自己无知一样自认为自己很快乐。抛开这个大前提不说,这三个具体的解脱痛苦的方法并不能像叔本华的初衷那样达到效果。第一,从事哲学创造正如他所说的并不能消除痛苦,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痛苦。很多哲学家的一生都是痛苦的。他们在专注地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或许不是痛苦的或是没那么痛苦,但是当他们看着无知的大众并且深知他们无药可救的时候,当他们看着这个社会无药可救的时候,当他们直面人性和世界的肮脏丑陋的时候,我想他们的痛苦不言而喻。连哲学家们都不能解脱痛

7、苦,更何况大众。况且怎能要求每个人只要想从痛苦中解脱的人都从事哲学创造呢?毕竟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总会不一样,例如智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哲学创造。这个方法并不能普遍适用。第二,从事艺术创造。正如叔本华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天才能够专注于艺术世界无法自拔没有闲暇理会周遭的一切包括他自身的生存欲望无欲无求。这也不是能够普遍适用的方法。第三,叔本华认为的信仰宗教是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他忽视了人们在信教的时候心里往往是对宗教怀着一种欲求,或解脱、或赎罪,这种欲求本身注定了人们并不能通过信仰宗教来解脱痛苦,解脱痛苦也是种欲望。我不觉得用一种欲求可以达到另一种欲望。三、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

8、修正“人生就是痛苦” ,在你很痛苦的时候你或许能赞许这种观点,或是在你对人生的本质有所思考过后也许会觉得的确如此。就像我们有购物的欲望,没有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在超市在天猫狂购了之后,有短暂的满足感。当你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时,你会问自己:“这些东西买了又怎样”?于是空虚和无聊席卷而来。你知道一切都怪自己没忍住,而你不知道的是人生注定无聊和痛苦。因为你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正是由于你的生存意志得到满足之后带来的。而我们的生存意志从理论上来说是应该被满足的。如果你吃穿住的生存欲望都无法得以满足,又何来人这个说法。在你失去亲人时这种人生就是痛苦的感觉倍加强烈。都说时间能够治愈伤口。可是当很长一段时间过去后,

9、你会发现自己还是会为亲人朋友的永远离去而悲伤痛苦。时间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能治愈伤口,伤口永远都在。有时候人们都在说的话越是值得商榷。伤口不能被治愈,痛苦会一直存在,人生就是没完没了的痛苦。但是,我认为“人生就是痛苦”这个观点的提法太过于绝对和偏激。大抵伟大的哲学家都会过于绝对,片面得深刻。联系我们实际来看,我觉得“人生会有没完没了的痛苦”这个提法更符合我们这种并没有超群智慧的小人物的内心。但是毕竟叔本华也只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的充满智慧的聪明的大脑里孕育的深刻的思想并不是为了取悦我们,他只是在表达他自己。 “人生会有没玩没了的痛苦”包含了我们对人生中会有痛苦的认识,但并不片面的认为人生就

10、是痛苦,没有一点其他的东西,例如快乐幸福平淡等人生体验。我们在一生中会有除了痛苦之外的情感体验。这其中的转折意味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不去一味的怨天尤人,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这或许也是我们往往成不了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的原因,因为我们总是苛求全面以至于全面得庸俗。但我们这种小人物并没有拥有哲学家门所拥有的超群的智慧和经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经历,所以不可求能有建立在人生经历基础上的思想观点的一致性。在人生会有没完没了的痛苦这个小人物的哲学命题上我认为作为人并不能摆脱痛苦,我们的要求就是尽量不活得那么痛苦。那么减轻痛苦的办法有哪些呢?其实叔本华可能也曾想到过不是人人都能像他一样思

11、想深刻到要去追求解脱痛苦,所以他在著作人生的智慧里有很多能使人尽量称心、快乐地度过一生的艺术,但其中方法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因为世间本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毕竟个体千差万别。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节制,克制欲望。我们的欲望会带来痛苦。欲望无穷无尽,痛苦就会没完没了。欲望若被节制,痛苦减轻。节制欲望所带来的孤独便是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孤独不是为了达成孤独的状态而去可以模仿别人,逼迫自己,不要为了孤独而孤独,伪装成孤独的样子。孤独是一种你乐意的、想要从中获得在人群中无法获得的自由满足的状态。有的人生而孤独,因为他们智慧超群,没有人能够与他们交流。而禁欲是通向孤独的道路。如果你愿意选择孤独而不是庸

12、俗的话不妨通过禁欲来达成。不大鱼大肉、禁止辛辣油炸食品、戒烟戒酒戒聚会、尽量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人的思想思维和人的基体、人的味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当欲望都被你成功节制养成一些好习惯后,自然而然与周遭的人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唏嘘、指点、排挤视你如异类般,当你与他们大多数人不一样时,你自然就孤独了,恰好与你想要的一致。这是种微妙的一致:你想要什么并且你恰好就得到你想要的。于是我们嘲笑这个社会总是试图把每个人都变得一样。一样地听老师的话,一样地成为会考试的机器,一样地阿谀奉承,一样地墨守成规,一样地死气沉沉,一样地庸俗,一样地不敢反叛,一样地不想思考,不会思考。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

13、忍受孤独。也许叔本华的哲学被边缘化的尴尬的地位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因为既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人们大都选择庸俗会根本不用选择就是庸俗的,又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上的利益因为人们都觉得只有能跟自己带来利益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世上大部分人,把最坏的视为最好的” ,反过来也容易把最好的视为最坏的。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 ,娱乐场所灯红酒绿的地方人满为患,饭桌公交车上盯着手机的人们,一没事可做就会拿着手上或身边的东西摆弄的人们他们都不能忍受孤独。孤独之于他们就像热锅之于蚂蚁,痛苦难耐。幸好这恶心的运动着的世界可以为他们提供各式各样的乐子。乐子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却又轻而易举。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多不费周章得

14、到的东西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样重要。至少对叔本华来说,不重要。在乐子中我们虚度年华,突然想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当看见那些囊中羞涩的年轻职员们在橱窗之前徜徉,捱到晚饭时间形影相吊地去餐厅填肚子,我知道他们也深有同感我们这些薄暮中的年轻职员啊,正在虚度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一夜中最美好的时辰” 。这是我才真正明白虚度年华指的是什么。它并不是指在二十多岁的年华里我们为了做青春该做的事,例如谈恋爱、旅游、逛街买衣服等浪费的时间,而是指在这个智力日益成熟的年纪我们没有继续开发智力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人类事业的可以称之为没有虚度年华的事,例如看书、写作、思考等。四、正确

15、对待叔本华人生观的态度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观里的合理成分是可取的。节制欲望能减少痛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尝试独处,孤独也是种能力。只有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你自己。久而久之,你会习惯一个人的世界,开始厌烦有无知的欢声笑语的无聊的浪费时间的聚餐以及餐桌上非但不营养健康反而对健康有害的但能满足人们味蕾对刺激的欲望的食物。所谓的聚餐聚会就是把你不想吃的东西,你根本与之无法交流的人一股脑的抛到你眼前。你会开始想做一个深居简出、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仿佛墨守陈规实际上很能节制自己的人。你会关掉电脑,关掉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说画画、手工制作、跳舞、写作这些能陶冶情操锻炼大脑的事情。而且你明白你所做

16、的这些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也不是为了卖弄才华,只是单纯地利用为数不多的能独处的时间去做一些能取悦自己的事。如果你有与生俱来的非凡的智慧,这些想必是你认可并喜欢做的,但如果你并不是一个聪慧得拥有深刻思想的人,就更要去做了。毕竟,世界上平凡的人太多,需要更多具有深刻思想,也许深刻得有点自负、恃才傲物且不留余地的人。这个社会所教给我们的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叫我们不要悲观。可是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乐观的对立面就一定是悲观,为什么悲观就一定不可取。人们都说遇到坎坷要乐观积极向上,好像我们从一出生就被告知悲观是只大灰狼,我们一定要乐观,什么乐观能克服困难,终能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我忍不住想问:“什么是乐观以及为什么要乐观,是否因为我们所接受的乐观主义人生观教育让我们一味的盲目乐观从而造成了许多从一开始就能避免的灾难困难。就像小孩子认为自己大便后会有大人来替他擦屁股一个道理一样。难道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就只是为了弥补因为它而产生的困难灾难和不幸吗?如果我们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