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86344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质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兴起,形成,遭到打击,主流地位正统,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主要线索,儒家思想演变,魏晋南北,危机,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 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背景,材料一:道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宗教,道教认为世界由道而派生,人经过只要出家修道,避世深山,与道合一,就能羽化飞仙。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材料二:“佛教认为宇宙万物原本为空,人经过修行,排除欲望,领悟并达到空的境界,即可成佛。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

2、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 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 问:材料中佛教的主要思想?佛教传播带来了什么样影响?,一、理学兴起背景,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

3、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一、理学兴起背景,材料三:“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问:比较佛道,儒学存在什么不足?,一、理学兴起背景,一、理学兴起背景,1.儒学危机 (1)时间:魏晋南北朝 (2)原因: 汉末以来王朝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4、战争频仍,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吸收众多教徒,同时也影响了国家赋税兵役和社会政治。 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无法控制人心。,2.复兴儒学:理学先声(唐中后至北宋前期) (1)唐朝中后期:韩愈“道统”思想、李翱“性命之源” (2)北宋儒学复兴: 特点:表面上拒佛道但是内容上又吸收佛道思想,反映了“三教合一”趋势。,一、理学兴起背景,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 丁云鹏,一、理学兴起

5、背景,儒学吸收佛、道有效成分,更具理性化、思辨化,二、宋明理学,创立,成熟,发展,二、宋明理学 (1)背景: 历史:魏晋以来儒学危机和唐宋 “三教合一”潮流。 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和倡导尊读经,学术氛围相对比较宽松。儒家知识分子参与政治。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 文化:科举制使文人重视道德文化的修养又善于探究儒家义理;科技文化的发展。 教育:书院教育的发展。,二、理学的兴起,1、含义 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

6、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所谓“理”,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二、理学的兴起,2、开创者北宋五子及其思想,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北宋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二、理学的兴起,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7、,朱熹,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 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

8、了哪些领域?,材料四: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怎么才能通达“理”?,材料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1)本体论(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理一气二 (2)修养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

9、3)道统论: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4)学术整理(“专辑”):四书,3、影响,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的影响,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3、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主要主张,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10、,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三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五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小故事,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

11、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主要主张,陆 九 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 思想核心:“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探究一: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2、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探究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五、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

13、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二十四孝”郭巨埋儿,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贞节牌坊”,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重男轻女;轻视个

14、体自由,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美丽”的三寸金莲,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清),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崇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忧患意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强调力行、务实和实践 凸显人性的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1.积极:(1)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是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巩固了儒学的统治。 (3)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三、评价宋明理学?,2.消极: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15、、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阻碍了社会进步。 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理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三、评价宋明理学?,思考:与宋以前儒学相比理学内容特点? (1)思辨化:利用和吸收佛道创造性发挥将道德信条式理论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强调伦理道德为核心思想:天理实质上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和董仲舒儒学相比更侧重于伦理道德,和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表达。 (3)明显佛道化:借鉴佛道构筑儒学伦理道德的思辨化思维;借鉴佛道传教谱系创立儒学传道体系即“道统”;吸收禁欲主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宋明理学,儒学的困

16、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小结,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天理是万物本原 纲常伦理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心(理)是万物本原 心即理,心外无理 灭人欲,致良知,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