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82720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必修1《诗三首》优秀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江采芙蓉,新课导入,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知识导读,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

2、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2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为后世推崇。,文选封面,文选书影,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3、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遗(wi):赠。 远道:犹言“远方”。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终老:终生。,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涉江采芙蓉诗意图,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4、。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诗歌赏析,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达了美好祝愿.,3.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五、六句的“还

5、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7、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采莲图,有人认

6、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归 园 田 居 (其一),陶 渊 明,24,陶渊明,又名: 字: 自号: 谥号:,(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东晋,田园,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其所处时代背景,背诵本诗。

7、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掌握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诗歌的情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j,zhu ,y n,i,fn,听录音,正音,整体感知,一 、解读诗歌内容,(一)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归”,(二)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朗读诗歌: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1、为何而归?,(1)少无适俗韵

8、,性本爱丘山,(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什么要“守拙”?,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品诗意,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2.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尘网”、“樊笼”比喻),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尘网”、“樊笼”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

9、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近景),村落、炊烟,(远景),(色彩),柳绿、桃红,鸡鸣、狗吠,(声音),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4、归去如何?,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10、二、体会田园景色之美,请结合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2、诗人在写田园景色时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远人村 墟里烟 深巷狗吠声 桑树鸡鸣声,近景,远景,以动 衬静,追求自由 保持高洁 淡泊恬静 返璞归真,安谧纯朴,自然田园之美,精神田园之美,简朴幽雅,朦胧安闲,宁静平和,特点,.,意象,手法,情景交融,情感,手法,内容(归),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1.远近结合 2.以动衬静 3.情景交融,小结,情,1了解作者、背景 2分析景象物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3明主旨: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远离尘俗 渴望归隐 4看表达技巧 写景技巧 抒情方式 语言特点,鉴赏田园诗方法,拓展练习,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第一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的心境。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 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