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8243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一、(15分)请说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rm)的估计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BLUE)二、(10分)考虑下列模型: (1) (2)(Se) (0.5) (1.2) r2=0.85其中 100, 200。请问模型(1)的有关统计量的取值是多少?三、(15分)用kids表示一名妇女生育的孩子的数目,edu表示该妇女接受教育的年数。有人用如下模型(1)分析生育率与妇女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回归结果如模型(2)所示。 (1) (2)Df=12 R2=0.912问:(1)u包含哪些因素?它们是否可能与教育相关? (2)请你对回归结果进行评价。 (3)该模型能否提示在其它条件不

2、同时,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吗?四、(15分)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方差来源平方和(SS)自由度(df)ESS65.965RSSTSS66.04214问:(1)样本容量是多少? (2)求RSS? (3) ESS和RSS的自由度各是多少? (4)求R2和 (5) 你用什么假设检验假设:X2和X3对Y影响。五、(15分)考虑以下模型:其中,Y消费,X收入,t时间。1 请你解释该模型的含义。2 该模型在估计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3 如何克服以上问题?六、(15分)用季度数据估计某地区市场的汽油销售量,结果如下:其中Q为销售量,P为价格,Y为可支配收入,Si为第i季度虚拟变量。P和Y的下一年度的预

3、期值如下表:季度1234P110116122114Y1001021041031 计算下一年度各季汽油销售的预期值。2 如果你用同样的数据和模型,但采用S2、S3、S4这三个虚拟变量,你估计的模型是什么?3 如果去掉截距项而用上四个季节虚拟变量,估计结果如何?七、(15分)请你叙述异方差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相应方法。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C卷)参考答案一、根据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在无偏估计量一类中,有最小方差,就是说,它们是BLUE。1 它是线性的: 、是关于yi的线性组合。2它是无偏的: 同理可以得到:3 它在所有这类线性无偏估计量中具有最小

4、方差如: 因此说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量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二 解: (1) (2)模型(1)可转化为: (*)将(*)式和(2)式的系数比较得: 可见两模型斜率系数相同,截距不同。易知值保持不变。三(1) U包含了除了模型中的解释变量edu外所有影响kids而没有被反映在模型中的其他因素,它可能和edu相关。(2) 由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和她们接收教育的年数呈负相关,每当她们受教育年数增加一年,她们生育小孩的数目平均将下降0.325个单位。截距项表示没有文化妇女平均生育孩子的数目,它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意义。另外,0.912的模型拟合优度表明妇女受教育的年数大致解释了妇女生

5、育孩子的数目的91.2,因此,单从回归结果看,该模型拟合的很好。(3) 由于这个模型为简单的双变量回归模型,只能反映出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要想其他条件不同时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必须还要将其他因素考虑到模型中来,建立多变量回归模型。四 (1)由的自由度为得到:样本容量为;(2)由得到 :(3) 和的自由度分别为和,即为;为;(4) (5)利用检验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很明显得到这样的F值的P为零。所以得到结论:我们应该拒绝原虚拟假设:和 对没有影响,即和 对有显著的影响。五(1) 该模型是一个分布滞后模型,它的含义:当期消费的平均水平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而且和前几期(题中为前四期)的收入有关。截距

6、项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的平均水平。(2) 由于该模型中存在收入的几期滞后值,所以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且由于模型中可能滞后期的选择上会出现误差,从而导致模型缺少应该含有的变量,最终导致误差项自相关性出现。(3) 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我们可以:1根据先验信息估计模型;2利用一阶差分方法进行数据变换;3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并用;4删除变量与设定偏误;5或者利用补充新数据;6用多项式回归降低共线性。为了克服自相关,在已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广义差分方程;当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一阶差分法和BG检验来消除自相关。六(1) 下一年度第一季度预期值: (2)以第一季度为基准,估计的模型为:(3) 如果去掉

7、截距项而用上四个季度虚拟变量,估计的结果为:七 异方差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方法:(1) 当为已知时,我们可以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来消除异方差性。(2) 当为未知时,我们可以根据模型中表现出来的可能的异方差性模式,来修正异方差。(I)当误差方差正比于时,可对原模型进行如下变换:用通除原模型;(II)当误差方差正比于时,可对原模型进行如下变换:用通除原模型;(III)当误差方差正比于Y均值的平方成正比,可对原模型进行如下变换:用通除原模型;但由于依赖于未知的 和,变换具有不可操作性,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暂且忽略异方差的问题,做平常的OLS回归并获得,将他作为的估计值进行变换即可。(IV)对线性模型进行对数变换常常也能减低异方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