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677474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精华(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绪论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级概念: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4、心理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

2、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5、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和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结构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7、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代表人物:美詹姆斯等人基本观点:主张以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具有选择功能的。8、行为主义:理解和控制行为代表人物:美华生(斯

3、金纳)基本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9、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心理代表人物: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基本观点: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0、精神分析:心理活动的动力代表人物:奥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基本观点:潜意识、生本能与死本能、力比多;人格发展五时期(口腔、肛门、性器、潜伏、生殖)、恋父(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11、人本

4、主义:潜能的发展代表人物:美马斯洛、罗杰斯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12、认知心理学:多水平、多层次的信息加工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苏联维果斯基基本观点:1967年,美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范式,以人的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努力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和过程。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个案法、测验法(信度、效度)、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神

5、经元14、神经元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胞体、轴突、树突。15、人脑中约有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16、神经元基本功能:兴奋(以神经冲动为方式)和传导。*17、神经元的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18、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的三种接触形式: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和轴突与树突。第二节 神经系统19、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以外的神经)躯体神经系统(感觉运动神经、随意)植物性神经系统(体内系统,非随意)交感神经系统(应对环境、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维护身体内环境、

6、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20、人脑的结构分为:后脑、中脑和前脑(最先进)。*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生命中枢),又称为脑干;中脑是前脑和后脑的连接部分;前脑的主体是大脑。21、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22、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区域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23、大脑皮层的四个脑区: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第三章 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 学习概述24、一级概念:学习 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也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25、学习具有三个特征: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

7、变、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26、反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27、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28、完整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9、按照反射发生方式的不同,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食物、防御、内脏、朝向、性)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第二节 经典条件反射30、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31、经典条件反射的基

8、本规律:习得、泛化与分化、消退、延迟、二级条件作用、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和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文字等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等。3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抑制过程又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抑制。第三节 操作条件反射33、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34、强化:条件作用形成的关键变量,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个体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或实验程序。35、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与强化相对应的是惩罚,

9、惩罚也有两种形式:在行为之后施加厌恶刺激和取消正强化。第四节 学习理论36、学习理论主要有:认知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其中,认知理论又包括格式塔心理学(岢勒)提出的顿悟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第二篇 认知活动第四章 意识和意识形态第一节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37、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应答客观事物影响的过程。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38、意识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劳动和语言。第二节 意识39、一级概念:意识 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

10、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40、意识的基本特征:主动性和创造性、前进性、社会历史制约性41、意识的三个不同水平:意识的基本水平、意识中间水平、意识的高级水平42、意识的三种类型: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3、意识的三种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44、意识的功能:觉知、计划、选择与监控*45、意识的脑神经机制理论:脑机能定位说、整体说、系统说、模块说第三节 睡眠与梦46、睡眠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阶段: 第一阶段:轻度睡眠,以波为主(觉醒状态主要为波)第二阶段:睡眠加深阶段,出现纺锤波第三阶段:开始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主要是波,开始出现波第四阶段:完全呈波47

11、、睡眠过程呈现两种做梦状态:快速眼动阶段(梦境主要发生阶段)和非快速眼动阶段48、根据失眠状况,将失眠分为:起始性失眠、维持性失眠、终止性失眠49、根据失眠原因,将失眠分为: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50、催眠: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状态。*51、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主动性反映减低;注意狭窄化;旧的记忆还原;出现错觉与幻觉;暗示接受性增高;角色扮演;催眠中经验失忆。第四节 注意52、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53、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的

12、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54、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55、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大脑皮层、脑干结构紧密联系。56、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57、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5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2)人本身所处的状态 个人的需要和兴趣; 个人当时的情绪情感状态 个人的期待5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式

13、:(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 (4)人格特征第五节 注意的品质60、注意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第六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61、注意的认知理论有: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注意的衰减器模型(特瑞斯曼)、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多伊奇等人)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认知资源有限性理论、认知资源能量分配理论(卡尼曼)第五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62、一级概念:感觉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63、感觉的特征:直接性、反映客观事

14、物的个别属性、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64、根据刺激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65、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视觉后象、感觉补偿作用等。第二节 感觉测量66、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67、感受性: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最小可觉差(jnd):在刺激变化时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认得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觉器官接受某种刺激时,刚能够引起其反应或刚能停止其反应的刺激强度,即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即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68、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69、费希纳定律:刺激强度与感觉刺激强度之间成对数关系。 公式:S=KlogR (S为感觉,K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70、史蒂文斯定律: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之间的幂定律(适用于各种强度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