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6761665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面试)(BTRL-305)面试人员评价表_ (3345)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警惕十大招聘陷阱如今,以招工为名骗取钱财的黑中介让人防不胜防,他们都是以高薪或福利待遇优厚为诱饵,先是以各种名义让应聘者交钱,之后一步一步套牢,等应聘者发觉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圈套想要不干时,原来交的钱却只能退回来一小部分,甚至一分也退不回来。而且这样的黑中介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劳动稽查部门有时因为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也无法为应聘者维权。劳动部门提醒:应聘者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只要交了钱,不怕套不牢年前的一段时间,住在哈市道外区的刘延昭一直为找工作的事奔波。刘延昭是宾县人,来到哈市后一直为别人“卖手腕”开夜班出租车,去年11月份因为家里有事就不干了。“辞职后,我不想再干开车这行了,在家待了

2、挺长时间,中间我一直委托别人给我联系工作,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刘延昭说,“说实话,对于招聘广告,我一直不太相信,因为周围很多人都有被骗的经历。”然而很长时间工作还是没有着落,在家实在待不住的刘延昭决定还是干老本行开车。“那天,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有招聘司机的广告,招聘单位是一家服饰公司,招聘地点在哈市道外区先锋路和宏伟路交叉口。工资还挺理想,每月1200元,中午包一顿午餐,每月有60元的通勤费。”刘延昭说,看到广告后,他就赶到了招聘地点。据刘延昭介绍,负责招聘的是一名女同志,而后他又看到屋里挂着十多件女装,中间有人进屋询问价格,该女子说服装不零售,只能批发。刘延昭说,事后他才明白,屋里挂的服装

3、不过是幌子,就是让人相信这是一家真正的公司。这名女子简单询问了刘延昭的基本情况后,也没让刘延昭填表,就让他交150元保证金,说怕刘延昭中途辞职,给公司带来损失,因为不允许押本人身份证,所以采取了交钱的方式,不过干满三个月之后就返还。“我当时觉得人家说的也在理,所以没寻思就交了钱。他当时给我开了一个简单的收据。”刘延昭说,“之后她让我到公司的总部哈市香坊区三合路附近的乐强小区报到。”据刘延昭介绍,公司的总部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是一家贸易公司。公司总部的一位女同志告诉他再交20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干满三个月后退还。“当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在招聘地点,那名女子说除了交150元保证金之后,再没其他

4、费用了。”这里面是不是有诈?心存疑虑的刘延昭没交200元,随后返回了招聘地点。事情的发展果然印证了刘延昭的猜测,刘延昭说:“回到招聘地点后,那名女子说,这事怨她了,没跟我说清楚。当时我就说不干了要退钱,该名女子表示是我违约在先,不能退。”刘延昭磨了很长时间,那名女子看刘延昭不走,就打电话给她的“经理”,刘延昭在电话中和“经理”聊了十多分钟,最后那名“经理”说,“给你退100元,要是别人就一分不退了。”尽管刘延昭再三要求,但最终还是被扣了50元钱。20日,记者与刘延昭来到道外区先锋路和宏伟路的招聘地点,但是人去楼空。随后记者又赶到公司的“总部”,但是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从来没在道外区设过招聘地点

5、。无独有偶,哈市的杨师傅也同样掉入了假招聘司机的陷阱,不过杨师傅因为带了几个朋友去,交的150元押金全部退还。但更令人气愤的是,负责招聘的一位李主任对杨师傅说:“你也干这行吧,来钱快,哪能都碰上像你这样的,退钱根本没门。电视报纸也经常曝光,不过我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找都找不着,换一个地方照样开。”据杨师傅介绍,他所应聘的那家公司后来他曾经路过,但是已经换成了一家平面设计工作室。不可能完成任务,学生掉进“押金陷阱”“这些人还太可恨了,利用我们学生假期打工赚钱迫切的心情骗我们的钱。”21日,黑龙江大学学生陈丽对记者气愤地说。据陈丽介绍,去年寒假,她和几个同学商量要找份工作,在车站的站台上无意中

6、发现一则招工广告,“底薪800元+提成”,于是她们来到了位于南岗区宣化街的“家教”应聘家教信息登记员。对方声明,这份工作是上街收集聘请家教的信息,每提供一条信息提成10元,7天试用期完成10条任务。陈丽等人签协议后各交了100元的押金,对方口头承诺,试用期满押金全额退还。一周内,陈丽和同学天天很辛苦地上街举牌揽活,但是两人总共完成5条任务,但工作人员称她们的信息无效未付提成。她们提出不干了并索要押金,对方说她们违约只给退80元的押金。另一名在此工作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学生王南说,他在7天之内完成4条信息,“家教”工作人员说信息有效性待定,也没给提成。记者打通了“家教”的电话,负责人回答说:“陈丽

7、提供的信息中有一条有效可付10元提成。同时解释,100元押金中包括有档案、笔、本、胸卡费,同时有明确规定7天内完成10条任务或累记完成25条任务才能全额退还押金,因胸卡报废扣除陈丽和她的同学各20元钱。”这个负责人还说,多数人能够如约完成任务,而据记者了解在这家中介工作的十多名打工学生,无一完成“额定任务”。一位张姓学生向记者介绍说,她在黑龙江大学读一年级,想利用课余的时间打份工,于是找到了一份跟陈丽同样的工作。她说,她一个星期内交满了十条任务,但是对方声称有八条信息无效,而且不退还全额押金。她暗中打电话给她信息中的当事人,据对方说,“家教”的家教老师已经来到了他们家。张某找到中介与工作人员理

8、论,争执一番,不了了之。记者从哈尔滨市劳动稽查人员那里了解到,招聘单位变相收取抵押金的做法是违法的,中介与陈丽等人所签的协议也是无效的。劳动部门:警惕十大招聘陷阱据哈市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常接到打工者遭遇招聘陷阱的投诉,有的能够查实,但有的因为无法找到证据,所以无法为打工者维权。在此,他们提醒打工者在找工作时一定要谨慎,并列举了常见的十大招聘陷阱。陷阱一:储备人员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杳无音信。其实,这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

9、的方式,广收信息,进行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陷阱二:招聘传销传销在我国一直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有些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就有这样的招聘信息:招聘电话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800元。前去面试的应聘者回来后都大呼上当。原来,该公司要求他们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随后通过电话销售给其他客户。用单位的话来说是:通过电话联系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即电话接线员工作。但明白了内幕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非法传销。陷阱三:广告宣传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而可观的招聘数量,可以制造出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

10、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陷阱四:逃避破产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都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吗?这可不是笑话!这些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往往他们都承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其正常运转,立刻偿还所欠薪资。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陷阱五:骗取钱财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伎俩了,但现在的敛财手段更加隐蔽了。比如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轻松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如若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

11、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不退了。陷阱六:高薪引诱在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厚的工作对应聘者充满了诱惑力。但当应聘者真正上岗时,却发现实际的工资要比招聘广告上的“缩水”很多。公司会解释说:这是岗位的基本工资,其余部分都是业绩提成。陷阱七:文字陷阱“急招助理、内勤、办事人员”不少招聘启事上都会这样写。乍看之下,招聘岗位应该是文职或助理类,不会有人联想到销售员、业务员。于是,不少应聘者就兴冲冲地前去面试,直到上班当天,突然发现原来这工作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有的企业就是玩着文字

12、游戏,把岗位名称稍稍加工一下,就把销售员变成了市场助理,轻松钓来大鱼小鱼一箩筐。陷阱八:试用陷阱“试用期三个月月薪800元,转正后月薪1500元,另加各类津贴。”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众多求职者。于是,被录用的人勤勤恳恳地工作,希望早点熬过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往往是三个月一到,公司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试用期用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陷阱九:变相施压一些劳动强度大、薪资较低的企业,经常会大批量地进行招聘。而且面试总是安排在上班时间,地点多为工厂或食堂。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用大规模招聘向在职员工施压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着呢!陷阱十:真假培训有些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其实,这些信息中以“培训为主、上岗为辅”的情况居多。不少企业确实在培训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员,但更多的是培训结束就没了下文。他们正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他们不仅仅浪费了求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和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