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60533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12高二语文 1.1.2《长江三峡》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三峡刘白羽【课前导航】 (告别三峡)三峡工程蓄水后,江水改走明渠,库区内主要人文和自然景观有39处被全部或部分淹没,小三峡内的古栈道将被淹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旅行社为了寻找三峡旅游的卖点,打出了“告别三峡游”的广告,什么“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以至于国内外许多人均认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昔日的景观不复存在了。 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神女峰依然秀丽,夔门依然雄壮,白帝城有幸保存。白帝城四面环水,景色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而新景更添秀色,三峡更具魅力。集幽、秀、奇、险、怪、美于一体的小三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妙佳境神女溪、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和库区成为人们更加关注和游

2、览的景点。让我们一同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欣赏她靓丽的本色。【随堂演练】一、课文基础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B. 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历程。C. 昨天,在下夜班时他被一辆货车撞倒受伤,然后逃之夭夭。D. 整天忙着工作,他已经快有一个多月没有回来过了。3. B A项“粮食”前加“使” C项“逃之夭夭”的主语不明 D项删去“快”或“多”出的重点,虽然是“淡淡的印迹”,却被“深藏”。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

3、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4、。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十点十五分到巴东,已入湖北境内,十点半到牛口,江浪汹涌,把船推在浪头上,摇摆着前进。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船一下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初下泄滩,看着那万马奔腾的江水会让你突然感到它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这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十点十五分到秭归。秭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死在那里。民间流传着:屈大

5、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又传说:屈原死后,被一条大鱼驮回秭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归楚国。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于江面。经过很长一段急流才绕过泄滩。在最急峻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急流刚刚滚过,看见前面有一奇峰突起,船身沿着这山峰右面驶去,而山峰的左面却又出现一道河流,原来这就是王昭君的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我到船头上,抬头

6、仰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再驶行一段就到了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船上的同志指着岩上一处乡镇告诉我:“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每只木船要想渡过青滩,都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中午,我们来到了崆岭滩跟前。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可见其凶险了。眼前一片灰色石礁布满水面,“江津号”抛锚停泊了。原来崆岭滩一条狭窄航道只能过一只船,这时有一只江轮正在上行,我们只好等着。谁知竟等了那么久,可见那上行的船只是如何小心

7、翼翼了。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5、概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特点。答: 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7、作者在第自然段中介绍屈原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 8、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峡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化的?答: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告 别 三 峡赵本夫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

8、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

9、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

10、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

11、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9.“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9. (1)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2)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10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答: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10. (1)以“告别”为中心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过渡总领后文11.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答: 11. 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惆怅而失落感动与崇敬肯定和褒扬12.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 12. (1)不矛盾。(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