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820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2.2《群落的稳态与调节》单元测试(中图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一、选择题1一个湖泊生物群落是指湖泊中所有的( )A.植物B.动物C.生物D.微生物O时间种群数量Kab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 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 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为S型增长, 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 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3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个湖里的全部鱼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C.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昆虫、蜗牛等4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

2、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5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表示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6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

3、也有差异7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 C.种内互助D.共生8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 )A.全部鸟类B.全部马尾松 C.全部生物 D.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来源:学。科。网Z。X。X。K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

4、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1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12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和互利共

5、生 B.捕食和寄生 C.捕食和互利共生 D.寄生和捕食13在一个发展良好的森林群落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区域,植物种类也有一定区别,这表明此群落具有(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影响该落的优势种 D.物种间营养关系密切14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B.C.D.15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

6、)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来源:Zxxk.ComA.甲 B.甲 C.丙 D.乙16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当海拔高度上升时温度下降B.空气逐渐稀落C.阳光照射到山坡的角度变小D.云雾量增加1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18以

7、生态学的观点,解释水稻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密植会使害虫大量繁殖 B.过度密植作物之间种内斗争激烈C.种植过密阻碍空气流通 D.阳光很难照到全部叶子上19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医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20生态人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20

8、05年5月2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生物多样性日。近日,在某些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发现,每日均有数千只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被市民买回家当宠物饲养,当市民玩腻了就放生到野外。环保部门提醒市民不要将巴西龟放生到野外。如果巴西龟造成生态入侵,将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21对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2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

9、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2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24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就进入指数增长期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

10、.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25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C.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D.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2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27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C,作

11、曲线如右图。请指出两种树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和在a年的优势树种分别是( )A.1e,马尾松 B.1b,马尾松C. bc,山毛榉 D. ce,山毛榉28某一品种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适当时期( )A 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 适当提高温度C 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 D 适当多浇水 100500卵 成虫甲乙丙29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丙、乙30生态人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它栖息和

12、繁衍的地区,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2005年5月2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生物多样性日。近日,在某些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发现,每日均有数千只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被市民买回家当宠物饲养,当市民玩腻了就放生到野外。环保部门提醒市民不要将巴西龟放生到野外。如果巴西龟造成生态入侵,将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二、非选择题31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

13、,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温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Z*X*X*K干温1387湿冷来源:学科网ZXXK3169干冷0100根据上表数据,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来源:学科网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因素起重要作用。32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二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在第50天时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