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621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盘古开天辟地 》课文精讲 北京课改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古开天辟地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混沌( ) 孕育( ) 霹雳( )( ) 雷霆( ) 骨髓( ) 甘霖( ) 筋骨( ) 轰隆( ) 2、根据拼音写汉字。巍_ 合lng_ dn_生 温rn_ 宇zhu_ tu_算 gng_固 身q_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其中有些_而_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_而_的东西,沉沉_,变成了地。(轻 软 重 清 混 浊 向上 上升 下降 下落)盘古怕它们还要_,就头_天,脚_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举 踏 顶 踩 合并 合拢)4、文学常识填空。 盘古开天辟地一文选自_,作者是_,致力于神化研究,著有中国神话史、中

2、国神话大词典等。5、盘古死后身化万物,盘古的声音、血液、筋脉、肌肉和左眼右眼分别幻化成了什么?点击思维1、注意“霹”的读音为一声;“髓”的声调应该标在“i”上。2、“巍峨”不要误写为“巍俄”;“诞生”不要错误的写成“旦生”。3、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用法。可以抓住句中“冉冉上升,变成了天”“下降”“站在天地的当中”等加以理解。4、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有机会找来读一读吧。5、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想像力和盘古的献身精神。【规律方法】理清结构 盘古开天辟地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混沌初开盘古苏醒,开天辟地天地成形盘古顶天立地,支撑宇宙 赞扬盘古万物生成盘古身躯,化成

3、万物 献身精神语言特色 本文是依据古代神话改写而成的,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语言的综合性特点。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运用凝练概括的语言,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语言的条理性特点。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运用简洁条理的语言加以编排,层次分明。 3、语言的形象性特点。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把握重点 一、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

4、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课文内容提要 宇宙本来混沌一团,盘古用大斧一挥分开了天地,轻而清的变成天,重而浊的变成地。盘古顶天立地,支撑了十万八千年,天地形成以后,方才倒下,盘古的全身变成了宇宙的万事万物。盘古用全部身体使宇宙丰富而美丽。 三、盘古的形象特点这个创世神话,就本身而言,表现了盘古的品质和精神:一是盘古“心里一生气”,斧劈大鸡蛋,表现了他恼恨黑暗束缚,追求光明、

5、自由的情怀;二是他孤独的撑天柱地,度过了一万八千年,表现了他用艰苦劳动创造世界的精神;三是他的身体各部分幻化成日月山川等世界万物,表现了他的奉献精神。攻克难点盘古死后身化万物,富有创造性,体现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本文的学习难点,需细心体会把握。作者把人体的一切和自然界的一切联系起来,就其和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相似之处驰骋想像:盘古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盘古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盘古的眼睛一只“变成太阳”,一只“变成月亮”;盘古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盘古的血液变成“江河”;盘古的肌肉变成“田土”;盘古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盘古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盘古的牙齿、

6、骨头、骨髓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盘古身上的汗变成“清露和甘霖”。从而歌颂了人类在建设世界中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质询疑点 作者是怎样幻想宇宙的起源和形成的?1、幻想宇宙的起源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由天空的笼罩大地,想像出起初的宇宙混沌一团、天地未分,和盘古巨人孕育其中。盘古在孕育成长以后,在那混沌之中,闷得怪心慌,“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于是“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轻而清”的上升“变为天”,“重而浊”的下降“变为地”。由天空的轻而清,大地的重而浊,

7、想像出盘古分开天地。大板斧“一挥”,那混沌一团忽然“破裂开来”,夸张地描写出盘古分开天地的超凡神力。从而朴素地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2、幻想天地的形成 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直到“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形成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才“终于倒下了”,否则,他还是不肯倒下的。由天的极高,地的极厚,想像出盘古这个顶天立地、具有超凡神力的英雄形象。从而歌颂了人的改造自然的顽强精神。 主干知识1、dn yn p l ting su ln jn hng 2、峨 拢 诞 润 宙 推 巩 躯3、轻 清 重 浊 下降 合拢 顶 踏4、中国古代神话袁珂5、声音:轰隆隆的雷霆;血液:江河;筋脉:道路;肌肉:田土;左眼和右眼:太阳和月亮- 3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