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34817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语文快乐暑假作业(六).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三暑假作业(6)第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

2、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

3、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

4、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

5、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1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记录的历史”

6、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2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7、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

8、传的记载深信不疑。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

9、,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以帝崩,不之官。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

10、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

11、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注:1解褐:入仕做官。2毁痛:衰伤过度而消瘦3奏课:向朝廷交的赋税。4彼:邪恶不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彦光忧瘁 瘁:劳苦,憔悴B母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C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D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坐:因为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合境大安,奏课连最吏人感悦,略无诤讼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

12、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3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3分) (3)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浣溪沙 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 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