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929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枝江五中2012高考生物二轮资料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梳理1、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2、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6、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即感觉神经末梢部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即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

2、体)。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静息膜电位兴奋部位膜电位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膜电位 局部电流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9、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1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的区别:调节类型比较项目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迅速、准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11、以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理解内分泌腺活

3、动的反馈调节:(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12、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性质激 素体内来源主要功能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肽和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胰岛素胰岛(B细胞)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肝糖元的合成,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加速肝糖元分解,促进非

4、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垂体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抗利尿激素垂体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和血压上升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皮质促进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促进K+排出,有保Na+排K+的作用性激素雄性激素主要是睾丸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雌性激素主要是卵巢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和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13、在激素调节中,激素对于某一种生理活动的

5、调节,不是由一种激素完成的,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促进生长。)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例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浓度,其中胰岛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能降低血糖浓度。)14、血糖的调节:15、水盐平衡调节:调节中枢为下丘脑。 16、体温调节:寒冷环境炎热环境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体温相对恒定产热(+

6、)()散热()(+)两者相对平衡17、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等。18、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20、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21、抗体是指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物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血清中。2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免疫反应效应T细

7、胞淋巴因子杀伤靶细胞记忆细胞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细胞免疫体液免疫2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24、过敏反应的机体过敏原刺激产生抗体吸附某些细胞表面释放物质(如:组织胺)再次刺激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引起相应全身性或一定部位的过敏反应原理:机体过敏原刺激产生抗体吸附某些细胞表面释放物质(如:组织胺)再次刺激过敏原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引起相应全身性或一定部位的过敏反应25、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

8、传倾向。26、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7、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例:艾滋病等。)28、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9、植物向光性、茎的背地性生长与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理光图A图B光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即向光性;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

9、激的敏感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合成生长素不需要光。向光性生长,作图解分析如下:如图A:在自然光线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尖端感受到光的刺激,所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生长素向下运输后,下部背光侧的浓度比向光侧高,背光侧生长得快,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从上述分析可知: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内部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茎的

10、背地性生长与根的向地性生长:茎的背地性(负向地性)与根的向地性原理: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植物水平放置时,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由于根和茎生长所需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产生了不同效应。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其生长(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敏感),背地侧少(约占1/3),促进生长,结果表现为根的向地性,茎则正好相反,表现为负向地性。促进抑制c/molL-130、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 芽 根。3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2、其他植物激素:激素名称合成的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生理功

11、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细胞分裂素根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是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萌发;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熟的果实含量最多促进果实成熟;促使器官脱落33、生物种间关系辨析种间关系数量关系图特 点实例互利共生时间种群个体数AB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 生寄生生物的生存离不

12、开寄主,但寄生生物的存在对寄主有害,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宿主的数量。蛔虫与人;噬菌体与细菌竞 争时间种群个体数AB不同物种间生态需求越接近竞争越激烈。在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时,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牛与羊;水稻与稗捕 食时间种群个体数AB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草与牛;兔与狼34、种群特征: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35、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6、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

13、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3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生产者: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异养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 草 昆虫 青蛙 蛇 描头鹰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38、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39、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4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4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3、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