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613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6.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模拟测试6一、选择题1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质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菌紫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类似B嗜盐菌内的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C嗜盐菌的能量转化发生在类囊体膜上D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2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正确叙述是 ()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B受精作用、输血时要严格配血都与细胞识别有关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问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3一般情况下,素食

2、者往往需要摄入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B.植物蛋白要比动物蛋白更难消化吸收C.某些植物蛋白提供给人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要少于动物蛋白D.以玉米为主食的人要从其他食物中补充赖氨酸4向猪膀胱内注入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放入质量浓度为0.05 gmL-1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 min称一次重量,图示坐标图象中,能表示测定结果的是5下图表示生物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过程在人体中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B过程仅发生在动物细胞中C胰岛素能促进图中的过

3、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图中的过程D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能发生过程的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人体注射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排泄功能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7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 ) A.心肌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8下列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中,含核糖体与高尔基体较多的是 A红细胞B胰岛细胞 C汗腺细胞 D人体生发层细胞9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8 B7 C5 D410据报

4、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1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12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

5、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对于叶肉细胞来说,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 )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核糖体 A., B., C., D.,13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很高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变化光照强度,测定该强度下CO2的吸收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在图2中可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值,如图2所示;还可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值,如图3所示。在整个实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水分非常充足,各种温度与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稳定。以下四个选项中,所表示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A表示最大光合作用速率,表示光补偿点

6、B表示呼吸作用速率,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表示最大光合作用速率D表示光饱和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14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图甲中的H实际上是NADPH,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细胞质基质葡萄糖的分解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酶可以分解图中的1、2和3三种细胞的细胞壁B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是

7、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图4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16某广告称某种牌号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B .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甜不等于没有糖 C.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应慎重D.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17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 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 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

8、怎样的?若向U型管 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 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18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

9、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1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0把胰岛B细胞培养在含某种氨基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中,最后测得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追踪上述过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出现的先后顺序,则放射性同位素最先出现在 ( ) A.线粒体 B.细胞膜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2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

10、运输的载体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22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合成ATP2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病毒属于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B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C病毒寄生于活细胞的表面 D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病毒24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25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

11、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A. 溶酶体 B. 核糖体 C. 液泡 D. 中心二、填空题26图示中,图甲是某种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此细胞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1的结构特点是_。若图甲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细胞器是_和_(用图中数字表示)。(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重建和消失的匀质球形小体是_。(3)图中4和11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4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11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填结构名称)(4)比较11中内、外膜的蛋白质的含量,可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原因主要是_。上图中的几种生物膜中,在细胞中分布最广泛的是_。(5)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B产生的CO2主要去向是图乙中的途径_(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6)在A和B中都会产生H,但其产生的场所和功能是不同的:在A中产生H的场所_,功能是_。(7)在A中,ATP的运动方向是_;在B中产生H的场所是_27组成细胞的几种有机物,其主要功能依次是:能源物质、结构物质、遗传物质,则组成它们的单体分别是 、 、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