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72525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练习 湘教版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答案:D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解析: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就时有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们利用昆仑山、祁

2、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些地方成为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楼兰古国就是一例。这也说明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答案:C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3、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错。答案:B4.下列荒漠中,比较容易治理和利用的是() A.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荒漠 B.塔克拉玛干沙漠C.原生沙质荒漠和砾漠 D.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荒漠解析: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水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治理难度大,A、B、C错;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的次生荒漠

4、,治理难度小,D对。答案:D5.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A.河套平原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成都平原解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靠黄河水灌溉;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成都平原降水丰富,还利用都江堰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形成商品粮基地。答案:C6.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因此()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

5、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A.B.C.D.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帮助当地人们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停止采用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边发展经济边治理荒漠化。答案:C7.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D.分

6、布在河流上游解析:绿洲内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错;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错。答案:B8.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解析:多雨年植被发育好,地表较紧实,不利于荒漠化的发展,A错;地表沉积沙质物才有利于风沙活动,B错;气候干旱多风只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人类活动才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C错;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干旱多风

7、和地表有沙质沉积物,多雨年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答案:D9.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A.浑善达克沙地B.科尔沁沙地 C.呼伦贝尔沙地D.毛乌素沙地解析: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毗邻辽宁和吉林,是我国目前最东部的大片沙地。答案:B10.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解析: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C错。答案:C1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

8、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析: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是其决定性因素。 答案:B1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解析: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答案:A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314题。年份1949195519601970东经121.971

9、21.93121.94121.88北纬43.5743.5143.5443.59年份1978198519901995东经121.86121.75121.80121.71北纬43.6343.8043.6843.841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答案:A1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数据的能力。第14题,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度

10、垦殖导致土地沙化呈现连片发展。答案:A15.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解析:本题的中心问题是荒漠化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要有自然原因作基础,因而不同地区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自

11、然基础条件不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同,因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条件。B项,强调气候的作用因素不全面,因为在多雨的情况下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再则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还得有疏松沙层地表的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而集中的动力条件。C项同B项一样,片面强调某种自然因素,不恰当。D项把B、C两项的问题都克服了,还提出了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引起土地退化,答案全面。答案:D二、综合题16.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4)题。(双项选择)甲乙月份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mm)17.30.522.50.635.32.541

12、1.76.0516.713.0620.511.0722.419.8821.028.5915.917.0109.49.0111.61.6125.70.5(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A.亚热带B.温带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BD(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AD(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A

13、D(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答案:CD(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考查了气候的分布、可持续发展战略、荒漠干旱地区的特殊环境,是加强环保教育的好素材。第(1)题,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都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入手。如表中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可判定为温带;根据夏季降水稍多,属于夏雨性,且总量较少,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B、D。第(2)题,根据

14、图甲、图乙,R河发源于高大山脉,为季节性河流,可判定为内流河,内流河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山地夏季降水。选A、D。第(3)题,注意题干,“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原因,只要找到了这一点,不难作答。主要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是否符合绿洲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选A、D。第(4)题,从“近年来”可知,是近期发生的现象,主要应为人为原因造成泉水的来源减少,地下水运动方向改变,应选C、D。第(5)题,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数量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方面。所以,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应选B、D。答案:BD-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