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717844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开专)一、填空题 1.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_和_。 2.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_,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 _,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3.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和 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_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 _治疗理论及方法。 5.公民教育是以培养_为基本目标。6.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实施阶段和 阶段。 7. “培养 人”是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想之一。8. 英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其四大目标是:赋予

2、权利、建立标准、促进连续性和一致性、推动 。9.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 原则。10 赞可夫在1975年发表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 教学理论。11._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2英国政府强调通过基础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掌握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六项基本技能分别为: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_、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13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涵义的重大变化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_四因素的整合。 14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课程标准融认知性教育目标、情感性教育目标和 _教育目标为一

3、体。15以瑞士的 和美国的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16. 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 价值转向目的价值。17.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 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18. 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内容应体现其综合性,在评价标准上应体现其分层化,在评价主体上应体现其 。 19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质量 ”。20.社会学习心理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_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理论是_。 21.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纽

4、曼提出了_道德教育模式。 22.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_的论断。 23.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_和_。 24.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_、_。25.教育功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_和_ 。26.布鲁纳在所著的_一书中,提出了_教学理论。27.社会学习心理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_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理论是_。28泰勒经过八年研究,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_的概念。29. 学校效能即指学校对学生所产生的_的程度。30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_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3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

5、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_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阶段。 32我国德育方法与途径变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受体转向主体;从平面转向立体;从工具价值转向_价值。 33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反馈功能、_功能、管理功能、改进功能、研究功能。34校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分权管理、参与式管理和_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二、简答题 1. 简述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2. 简述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美国基础教育的八项培养目标。 3. 简述当代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趋势。 4. 简述发达

6、国家教育评价观的变化。5.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6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7.简述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8.简述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对我国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的改变。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认识和理解。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校本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四、案例分析 1、美国一中学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在教室的屏幕上放映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

7、为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5.大萧条时银行倒闭可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一些历史知识,使大家了解当时上千家银行倒闭,以及由此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到银行的去款人,并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问:1.你们在这干什么?2.你认为能从银行提出款吗?3.如果提不出来,你将怎么办?4.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 请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2.数学课上的思想教育 一位教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完圆周率后,这位教师认为在此处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群情激奋。学生1:我想说,祖冲之,你真伟大!学生2:我想说:自豪!学生3:祖冲之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语”。不过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你认为这节课上“渗透”的思想教育成功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