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1594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421《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 课件(苏教版选修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人类对配合物结构的认识,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实验: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现象。,沉淀溶解: 氢氧化铜溶解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Cu2+ +2NH3.H2O = Cu(OH)2 +2NH4+,生成沉淀:,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后溶解是因为生成了Cu(NH3)42+ ,,Cu2+ +2NH3.H2O = Cu(OH)2 +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蓝色沉淀,深蓝色溶液,交流与讨论:,结晶生成的晶体为: Cu(NH3)4 SO4,铜氨离

2、子:,四个氮原子和铜离子构成平面正方形,配体有孤电子对,中心离子 有空轨道,一、配合物的概念,配合物: 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例如:Cu(NH3)4 SO4、Fe(SCN)3 、Na3AlF6、Ag(NH3)2OH 等,问题解决,请根据Cu(NH3)42+中配位键的形成,总结配位键的形成的条件。,2.配位键形成的条件: 一个原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二、配合物的组成,比较明矾KAl(SO4)212H2O 与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两者的电离,KAl(SO4)212H2O=K+Al3+2

3、SO42-+12H2O Cu(NH3)4SO4=Cu(NH3)42+SO42-,内界难电离,二、配合物的组成,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Co(NH3)6 Cl3,内界,外界,K3Cr(CN)6,内界,外界,内界又由中心原子和配位体及配位数构成:,(1) 内界与外界:,Co (NH3)63+,配 位 体,配 位 数,中心原子, Cu ( N H3 ) 4 2+ SO42-,指出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以及内界,外界,Co(NH3)5ClCl2,思考: KPtCl3(NH3) 其配位数为_。,4,问题解决,在Fe3+、Cu2+

4、、Zn2+、Ag+、H2O、NH3、F-、CN-、CO中,哪些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哪些可以作为配位体?,中心原子:Fe3+、Cu2+、Zn2+、Ag+ 配位体:H2O、NH3、F-、CN-、CO,二、配合物的组成,(2) 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中心原子: 具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离子,多为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某物质的实验式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试推测其化学式。指出其中心原子,配位体及配位数。,Pt(NH3)2Cl4; 中心原子:Pt 配位体: NH3、Cl- 配位数:6,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

5、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B,问题解决,1.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和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色。请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问题解决,两者在水中发生电离: Co(NH3)6Cl3=Co(NH3)63+3Cl- Co(NH3)5ClCl2=Co(NH3)5Cl2+2Cl- 比较可知:两者电离出的Cl-的量不同,设计实验时可从这一条件入手,加Ag+沉淀Cl-,然后测量所得沉淀量就可加以区

6、别。,提供1molCl,Co(NH3)6Cl3需89.2g, Co(NH3)5ClCl2需125.3g,问题解决,具体步骤: 1、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晶体,分别配成溶液。 2、向两种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3、静置,过滤。 4、洗涤沉淀,干燥 5、称量。 结果:所得固体质量多的即为Co(NH3)6Cl3, 所得固体质量少的即为Co(NH3)5ClCl2 。,思考题: 1、写出Ag(NH3)2OH的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位数并写出它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中心离子:Ag+ 配位原子:NH3分子中的N原子 配位数:2,Ag(NH3)2OHAg(NH3)2+OH,思考题: 2、0.01mol氯化

7、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答案:B,问题解决,A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

8、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r(NH3)4(H2O)2Cl3,(1)CON (2)三角锥形 sp3 (3) (4)1

9、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 3d54s1) Cr(NH3)4(H2O)2Cl3 (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N2O,例:某铬的配位化合物,(1)经元素分析测得其质量百分组成为:19.5%Cr,40.0%Cl,4.5%H,36%O。(2)取此化合物样品0.533g,溶解在100ml的水中再加入过量的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0.287g,(3)当1.06g的该样品在干燥的空气中慢慢加热到100度时,有0.144g的水被驱出。利用上述数据,(1)推导出该络合物的实验式;(2)推断该化合物的配位化学式。,CrH12O6C

10、l3 Cr(H2O)4Cl2Cl2H2O,(三)、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命名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因此在含配离子的化合物中,命名时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 不同之处在于必须标明配合物的特征部分配合物的内界。,一般配合物命名具体可按下述方法,(1)命名顺序 从后向前,或从右向左进行。 (2)内、外界之间加“酸”或“化”分开。外界卤素用“化”分开。 (3)配体与中心离子(原子)之间加“合”分开。,(4)中心离子氧化数可紧跟中心离子后,用罗马字母表示,且加上小括号。如氧化数为零,可不必表出。 (5)配位体各数用中文一、二、三、四表示;“一”可省略,配体之间用“ ”相隔。 配位体数配位体名称“

11、合”中心离子名称中心离子氧化数(罗马数),(6)配体命名先后要求: 配体若有阴离子和中性分子,则阴离子先命名。 配体若有无机物种和有机物种,则无机物种先命名。 配体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分子,则可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的顺序,英文字母顺序先的先命名。,OH-、(羟基)F-、(氟)PH3、(膦)NO2-、(硝基)N2(双氮),例如:,KPt(NH3)C13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Co(NH3)5(H2O)2(SO4)3 硫酸五氨水合钴(Ill) Fe(en)3C13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铁(Ill),(A)三氯五氨水合钴(III) (B)三氯化五氨合水钴(III) (C)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D)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III) (E)三氯化水五氨合钴(III),例:Co (NH3)5 (H2O) Cl3的正确命名是,例:KPtCl3(NH3)的正确命名是,(A)一氨三氯合铂(II)酸钾 (B)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C)三氯氨合铂(II)化钾 (D)三氯化氨合铂(II)酸钾 (E)一氨三氯合铂(II)化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