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71475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的调整报告一、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一、课程设计的思想本课程设计的思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素质提高与协调发展并重的实验教学观念;以实验技能训练为核心,重基础,强调规范和精确,将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项目进行重新整合,建构一门基础生物学实验新课程;积极推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形成实验教学“三级技能培训体系”,统筹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课程设计着眼于突破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传统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体现系统训练与探索研究相

2、结合、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二、课程设计的效果由于课程设计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发展要求,实践训练体现了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课程设计符合我院办学定位,适应我院学生培养的目标,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课程设计的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结合作的教师梯队;编写出版一套体现重基础强调创新,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教材;完善多媒体课件等的建设和网络教学条件及内容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使本课程成为特色明显

3、、示范作用突出、辐射面广的省级精品课程;让学生通过基础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基本技能;通过模块实验教学,学会进行学科内综合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达到设计实践创新性实验并进行实施的能力。二、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基础生物学实验是由基础生物学实验(、)三部分教学内容组成。在基础生物学实验()中由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制片技术和植物组织观察等模块组成;基础生物学实验()中由动物解剖技术、动物组织观察和植物生理等模块组成;基础生物学实验()无菌操作技术、纯培养技术、微生物生理生化和人体及动物生理生化等模块组成。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

4、(36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时数备注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3必做2生物绘图3必做3一滴水中的微小生物3选做4细菌形态的观察3必做5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3选做6细菌的革兰氏染色3选做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观察3选做8细胞原生质流动的观察3选做9细胞大小的测定3必做10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3选做1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涂片的制备与观察3选做12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3必做13蛙肠系膜平铺片及其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3必做14根茎叶显微观察与徒手切片(一)(二)3+3必做15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及花序类型3必做16果实、种子的结构与类型3必做17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6选做1

5、8常见植物器官颜色的观察分析6选做19不同形态结构的花与传粉类型的关系研究6选做20种子植物的形态描述方法3选做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48学时)(含选做项目):序号实验名称教学时数备注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原生动物观察3必做2水螅的形态结构与腔肠动物观察3必做3涡虫的形态结构与扁形动物观察3选做4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3必做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3选做6螯虾的形态结构与甲壳纲动物观察3必做7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3必做8鲫鱼的形态结构与鱼纲动物观察3选做9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3必做10家鸽(或家鸡)的形态结构与鸟纲分类3选做11家兔的形态结构与哺乳纲分类3必做

6、12孢子植物(1)藻类植物3选做13孢子植物(2)真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3必做14种子植物 (1) 裸子植物3必做15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3必做16公园或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3选做17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3必做18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3选做19种子植物的鉴定3选做20公园动植物综合实习3选做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108学时)p实验名称教学时数备注1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必做2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3选做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3选做4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3选做5叶绿素含量的测定3必做6根系活力的测定3必做7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必做8赤霉素对-淀粉酶的诱导形成3必做9

7、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3选做10植物体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3选做11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的壮苗效应6选做12植物体超氧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测定3选做13逆境对小麦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影响9选做14植物抗逆性的鉴定(电导仪法)3选做15生理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观察3必做16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不应期的测定3必做17神经系统的各部的结构小白鼠损毁小脑效应、3必做18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分析3必做19家兔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刺激效应与去大脑僵直3选做20小白鼠走迷宫实验3选做

8、21感觉器官的结构、视野和盲点的测定3必做22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血型的鉴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3必做23蟾蜍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心搏起点的分析3必做24蟾蜍肠系膜血液循环观察及蛙类离体心脏灌流3选做25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3必做26呼吸系统3必做27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必做28尿生成的调节3必做29内分泌和生殖系统3选做30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3选做31用一只蟾蜍做多个生理实验3选做32自拟题目3必做33培养基的配制3必做34无菌操作技术训练3必做35油镜系物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技术3必做36微生物的观察和大小、数量测定3必做37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3

9、必做38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初步鉴定15必做39微生物生理生化3选做40糯米甜酒酿的制作3选做三、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一、课程组织形式基础生物学实验课为小班上课,每个实验室容纳25-30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实验和实践创新性设计实验每5名学生为一组,要求每人都必须亲自动手。所有实验室均配有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系统。包括在实验之前的简要介绍(15分钟以内)、观看实验录像、正式实验以及实验后的结果分析。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创立了模块实验教学,把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实践创新实验有机地进行融合,以技术和方法为主线构建实验内容模块,以模拟科研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

10、生掌握和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强化了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教师指导方法每次实验均由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经过培训的部分高年级学生参与指导,确保每一实验小组均有一名指导老师。实验课具体指导方法有:1、观察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开始先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片,或通过多媒体将待观察的物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知道看些什么,掌握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学生自己观察切片时容易掌握。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显微成像分析系统,通过师生互动,将学生观察的结果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教师的同步讲解,达到便于理解,便于记忆的目的。2、技能训练实验:通过教师示

11、范,学生训练,严格考核和形式各异的训练活动与竞赛,达到以考代练,以赛代练,保证每个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动作熟练。3、综合设计性实验:该类实验我们采取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增加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阅修改后,以小组为单位,进实验室开展实验,实验数据自行处理,最后实验报告以实验论文的形式提交,各实验组集中交流。4、动物生理实验教学:动物生理实验属于基础生物学实验(三)教学内容,我们特配置了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本系统将实验动物通过仪器连接到电四、考核内容与方法一、考核内容基础生物学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方案、研究性实验论文等。二

12、、考核方法考试采用提问、笔试、面试、作业、实验过程操作的正确性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实验报告写作与实验过程表现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成绩建议给出个部分所占比列为:平时成绩占25%(出勤与实验习惯占5%、完成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操作及平时表现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技能考核占25%(技能测试、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报告或论文30%);实验理论考核占50%。五、创新与特点1、特点:本课程重视基础、强调创新、贴近课改、服务社会。学生的课内外实践创新活动以及示范辐射作用有院内的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一支撑平台的保障,成绩显著。2、创新:本课程运用模块式教学体系,将原分散在不同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以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主线,减去了重复、相近的实验,增加了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的课时,解决了专业课程学时数不断减少,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提高的矛盾。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