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6713776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质量调研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27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AO2BN2CH2DHe2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风力发电 C海水晒盐 D钢铁生锈29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柠檬水B矿泉水C自来水D蒸馏水3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木炭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31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A面粉 B白酒C白糖 D食盐32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3 C+4D+533K2CO3是常用的钾肥,其焰色反应呈A红色B

2、黄色C紫色 D绿色34在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和双氧水(H2O2)这三种消毒剂中均含有A氧分子 B氧化物 C氧气D氧元素x k b 1 . c35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正确的是A生成白色固体 B有淡蓝色火焰 C有蓝紫色火焰 D生成黑色固体36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 FeCl2氯化铁B. 2Cu2个铜原子C. 2N2个氮元素D. Hg银元素37错误的说法是A. 水银不是银B. 盐酸不是酸C. 干冰不是冰D. 纯碱不是碱38有关“水沸腾”的微观描述正确的是A. 水分子体积变大B. 水分子发生分解C. 水分子间隔变大D. 水分子数目增多39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块粉碎后燃

3、烧会更加充分B提倡使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C“氢能”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D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保持通风以避免天然气中毒40大蒜中的 “硫化丙烯”(C3H6S)具有杀菌作用,关于硫化丙烯”(C3H6S)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由10个原子构成B它的摩尔质量为74gC1molC3H6S中约含6.021024个原子D其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41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A B C D 42金属钯(Pd)是种用于制首饰的银白色贵金属,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将钯丝伸入稀盐酸将银丝伸入PdCl2溶液将铂丝伸入PdCl2溶液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银丝表面

4、析出固体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由上述现象可知,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A氢之前B银和铂之间 C氢和银之间 D铂之后43.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A用稀硫酸鉴别炭粉和氧化铜B用锌粒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C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44化学实验现象绚丽多彩。下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A稀盐酸B稀硫酸C澄清石灰水D硫酸钠溶液45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的关系,不正确是 A B C D46.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说法是 A甲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

5、碳的还原性B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D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二、填空题(共21分)47现有“碳家族”中的六种物质:C、CO、CO2、H2CO3、CaCO3、CH4,请用化学式填写:属于单质的是 (1)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 ;汽水中含有的酸是 (3) ; 用于冶炼金属的氧化物是 (4) ;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5) 。48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水”。从分类角度:蒸馏水 (6) (填“是”或“不是”)氧化物;从微观角度:构成水的微粒是 (7) (填名称);从变化角度: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

6、用是 (8) 。净水过程中常用液氯(Cl2)作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上述反应前后,存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9) 。从应用角度:生理盐水的溶剂为 (10) ;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合理的做法是 (11) 。A淘米水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C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49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图中a点的含义是(12) ,60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13) ;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 (14) 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为同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15) ;如右图所

7、示,10时向硝酸钾溶液(底部有Xg硝酸钾晶体)中 加入10g水并充分搅拌,恢复至10,正确的说法是 (16) 。A所得溶液一定饱和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D若X 2.1g,所得溶液不饱和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反应原理是 2NaCl+2H2OH2+Cl2+2NaOH。.该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呈黄绿色,具有剌激性气味,该气体是 (17) (填“H2”或“Cl2”)。向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 (18) ,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电解食盐水时,若有0.5molNaCl参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19) 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八、简

8、答题(共19分)50不同场合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可能不同。【实验室制取氧气】甲组同学用以下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 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 (20) b (21)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白色固体变蓝、C、D中无明显现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3) ;装置E用于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24) ;若E中氧气已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m处,可观察到 (25) ;【潜水艇里制氧气】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乙组同学欲用过氧化钠制取干燥的氧气。他们更改了上

9、图装置中的一些药品后进行实验,装置内的药品如下:乙组实验装置A装置B装置C装置D装置内药品大理石、稀盐酸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浓溶液无水硫酸铜乙组实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 ,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7) ;在甲、乙两组实验中,装置D的作用是否相同?阐述理由 (28) 。51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方程式三颈瓶图A 向三颈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并滴加酚酞;溶液变 (29) 色。 按图A所示连接装置,将注射器1的长针头伸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碳酸钠溶液;注射器1中液体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30) 。 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完全注入三颈瓶中。在整个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31) 。甲、乙两组同学在研究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时发现了新问题,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B所示。 图B【提出问题】甲组实验未见浑浊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或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假设一: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石灰水,会迅速产生浑浊。假设二: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饱和石灰水的浓度已达最大值(室温),因此假设一 (32) (填“成立”或“不成立”)【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分别向盛有2 mL、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滴加 (33) 滴

11、饱和石灰水,记录现象如下:实验序号123456碳酸钠溶液的浓度0.5%0.8%1%5%8%10%(饱和)实现现象浑浊浑浊浑浊不浑浊不浑浊不浑浊【解释与结论】由上表信息可知,假设二是否成立? (34) (填“是”或“否”)。【实验反思】甲组同学重复进行了图B中乙组同学的实验,观察到溶液迅速浑浊。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是 (35) 。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化学质量抽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空号答案分值说明27A1分28D1分29D1分30B1分31A1分32A1分33C1分34D1分35D1分36B1分37B1分38C1分39D1分40C1分41A1分42B1分43C1分44B1分45C1分46A1分47(1)C1分(2)CH41分(3)H2CO31分(4)CO1分(5)CO21分48(6)是1分(7)水分子1分(8)吸附1分(9)H、O1分(10)水1分(11)D1分49(12)60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1(13)硝酸钾1分(14)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1分(15)加溶剂或加水1分(16)BD2分(17)Cl21分(18)蓝色絮状沉淀1分(19)设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 mol2NaCl+2H2OH2+Cl2+2NaOH。2 20.5 x=220.5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