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6713423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 教 学 目 标 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 个生字。 3.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 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 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教 学 重 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 意思写清楚的, 学会仿写运用, 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 学 难 点 能够清楚、有条 理 地介 绍手 工 活 动 过程。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分享在日常

2、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 7 个生字。 1. 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掌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方法。 2. 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交流平台 1. 引导学生再次认真默读 赵州桥 第 3 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赵州 桥非常美观”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1)这段话写的是赵州桥的哪个特点?(美观。) (2)重点抓住哪方面来写的?(桥面两侧石栏上的精美图案。) (3)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那些精美的图案的呢?(作者抓住了几种不同 的龙的形态,并把它们各自的样子描写得形象逼真。) (4)聚焦排比句式,引导学生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句 的表

3、达效果。(具体描写了三种不同状态的龙来说明“图案”的逼真、美观。) (5)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段,体会作者笔下的龙活灵活现的姿态及作者的 写法之妙。 小结: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详细介 绍了桥面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把龙的各种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2.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的第 3 自然段, 看看作者又是如 何写清楚“画上街市的热闹”的。 (1)这段话写了什么?哪一句话表明了整段话的中心意思?(画上的街市 可热闹了。)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街市的热闹?(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来来往往、 形态各异的人。) (3)作者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

4、的人”的呢?(作者抓 住了不同人物的动态特征,把各色人物都描绘出来了。) (4)聚焦排比句式,引导学生体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一句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句式,体现出人物的“形态各异”。) (5)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腻刻画,并借助 想象,进一步感受画面所反映出来的“街市的热闹”。 小结: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是一个总起句,后面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 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二、识字加油站 1.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指示标牌图片,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说说对图上内容的 认知。 导语: 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在哪些地方能看到

5、它们? 2. 教师过渡,引入新课。 过渡: 是的,这些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牌。生活中识字的方法很多, 通过标牌识字就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方法。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标牌,你见过它们 吗? 3. 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六个标牌,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名称, 同时想象这 些标牌对应的场所。 税 shu 务局档 dn 案馆咖 k 啡 f i 馆阅 yu 览室废 f i 品收购站农 贸 m o 市场 (1)指名认读,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正音: “税”是翘舌音。“咖”读k,不能读ji 。 辨形:“咖啡”可以用生字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记。“废品”不能写成“费 品”。 (2)出示六个生活情境,将标牌名称填写

6、在相应的位置上。 4. 你还通过标牌认识了哪些字呢?快来和同学分享吧! 5. 教师小结。 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 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天天在生活中去识字,成为识字 小主人。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认识生活中更 多的汉字。 1.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2. 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1. 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标牌,培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不断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进一步培养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词句段运用 (

7、一)按照一定顺序口头介绍手工活动过程。 1. 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文段内容,回忆蔡伦造纸的过程。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 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 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 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构段方式。(先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又具体介绍了蔡伦造纸的流程。) 3. 教师小结,按顺序或步骤介绍活动过程。 4. 出示段落,学生自由朗读并圈画动词。思考:这一连串的动词的使用,有 什么好处?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 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 剪

8、 碎或切 断,浸 在水里捣 烂成浆;再把浆捞 出来晒 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明确:连贯的动词非常清楚、 生动地再现了蔡伦造纸的整个过程,让读者仿 佛身临其境。 5. 播放视频包粽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介绍其制作过程。 过渡: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想要播出一档节目端午节的粽子,可是这 段包粽子的视频却忘记配音了, 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到底是怎么包出来的?同学 们能帮忙配音吗? (1)讨论交流:整个包粽子的过程中,有哪些步骤?每一步有哪些主要的 动作?学生交流并记录相应的动词。 步骤动作 折粽叶拣出对齐折成 装料舀(米)夹起(鲜肉) 包扎包裹咬住(线的一头)绕拉紧打结 (2)写一写:你能根据这

9、些动词完整地介绍包粽子的过程吗?写一写。 提示:注意表达的顺序性、连贯性;可以用上“先再然后”等 关联词。 (3)评一评:谁写的片段能成为配音文稿呢?小组内先说一说、评一评, 然后自荐或推荐优秀文稿全班交流。 (二)仿写一段话。 1. 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内容,比较阅读这两个句子, 指名说说两个 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这段话都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运用了 “有的有的 有的”排比句式。 2. 小组讨论,确定要围绕哪个意思来写。教师可提供示例以供参考。 过节真开心! 粽子的形状各不相同。 学校的课余活动很丰富。 3. 学生仿照例子写一写。先独立练习,再师生互评。 4. 教

10、师小结。 小结:在以后的写作中, 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这种写法: 首先确定要表达的中 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然后想想怎样有条理地把这几 方面写具体,想想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日积月累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接触了不少有趣的中国传统 文化知识, 更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来, 我们再来了解一 些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吧! 1. 出示“日积月累”部分的四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准确朗 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正音:“砚”的读音是yn,与“现”区分;“兰”读 l

11、n,是边音不是鼻 音;“雅人四好”中的“好”是爱好的意思,读好h o。 2. 再读四组词语,明确每组词语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具体介绍。 3. 小组交流, 运用搜集资料、 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分析这些 词语的特点。 (1)交流词语的意思,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说对它们的了解。教师相 机补充完善。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工具。)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 梅兰竹菊(常被中国文人墨客用来咏志抒怀,来标榜君子高洁 的品行,是咏物诗作和花草画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 4 种论断疾病 的方法,即:望、闻、问、切

12、。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 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2)小组交流,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明确: 这些词语都是由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 4. 再次朗读这四组词语,结合对词语意义的感知尝试记诵。 5. 拓展延伸。査一查:你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吗? 戏曲四功:唱念做打戏曲四角:生旦净末 传统文学:诗词歌赋古代兵器:刀枪剑戟 6. 阅读积累。抄一抄,记一记。 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鸟兽虫鱼日月星辰 山川河岳诗词歌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花草树木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字词篇章 锅碗瓢盆金银铜铁风霜雨雪风雨雷电 东西南北吹拉弹唱棉麻毛丝衣帽鞋袜 三、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简要说说自己本节课的

13、收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顾对标牌 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 教师小结。 小结:同学们,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发现、探索、研究,相 信你们一定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后,希望大家能搜集更多的有关 传统节日的知识, 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 积累更多有趣的字词。 在今后的学习中, 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在内容选编上不仅契合单元学习主旨,同时又具有趣 味性和挑战性, 非常适合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学习能力。本着这一宗旨, 在教学 过程中,我一方面注意课前准备的布置与指导,让学生们经历了观察生活、 动手 实践以及资料搜集、 整理等学习

14、过程, 正因为如此, 才确保了他们在课堂学习过 程中说、写有内容,并让他们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始终都能够保持比较浓厚的兴 趣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充分放手让他们在回顾单元学习的基 础上进行大胆交流、 自主探究等学习活动, 自然进行了认知的自主构建,我只是 在学习过程中适时予以点拨指导,以便让他们更为规范自己的认知。但是,在本 课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仍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例如少数学生在介绍手 工活动过程中, 明显表现出了语言混乱、 缺乏条理的不足。 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 学习过程中不断予以指导, 让他们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有序、有重点” 地进行表达的意识,从而真正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