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交发展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70550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外交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日外交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日外交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日外交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日外交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外交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外交发展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日外交发展史,2,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磨难,中日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但到了新世纪,中日关系又面临着新的挑战,3,汉,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正月,倭奴国派遣使节来洛阳奉献,刘秀封其国王为汉倭奴国王,赠“汉倭奴国印”一枚(原印于1784年在日本福岗市出土)。这是日本第一次来朝。,4,隋 唐,但在唐初之前,日本虽多次向中国遣使,其态度和目的却和后来大为不同。 日本第二次遣隋使到中国递交的国书中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

2、天皇敬白西皇帝”。王小甫认为,“那些国书中充分表露出,这个岛国欲与中国分庭抗礼的心态。”,“从隋朝到唐朝初期,日本对华遣使时多为政治目的,而且带着一种骄傲态度,甚至是傲慢。”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王小甫,公元七世纪,日本大和皇朝经大化革新,学习中国隋唐文明,逐步强大起来。,5,白江口战役,这时朝鲜半岛的形势发生突变。新罗与百济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但百济却联合小国屡侵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唐高宗于公元660年出兵伐百济援新罗。唐军十三万人渡海进讨,破百济。 朝鲜半岛三国之间的斗争必然影响到日本的外交政策。百济是日本的关系国,一旦破灭对日本不利。百济向日本乞援,日本既感受唐与新罗联军的威胁

3、,仍决定派军到朝鲜半岛救百济。于是形成高句丽、百济、日本的联合,对抗唐与新罗盟军的局面,而暴发了白江口的海战。,6,白江口战役日本惨败,大出日本统治者的意料,使之深刻体会到要发展其政治、文化与经济,唯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吸取中国大陆的先进文化,这引起日本外交方针的一大改变,这也是后来开启奈良时代日本对中关系新纪元的主要因素。,公元663年,日军派遣二万七千人,攻击新罗。同年8月,日唐两军在白江口相遇,展开激烈的大战,日本大败,退出了朝鲜半岛。,7,遣唐使,白江口战役以后,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只是倾力学习唐朝文化,不再向朝廷要求册封,甚至甘心于等同“蕃国”,其国策也由过去的地区政治进取转向了内敛、和

4、平、发展的方向。日本开始迅速转向,从制造、建筑到典章制度,全面向中国学习。,8,9,明清时期,明朝初年,因为明初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造成许多日本人冒充朝贡使者到明朝这里来骗钱。日本实际上是处于割据状态,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很多到中国来冒充朝贡使者的日本人没有日本政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中国沿海抢劫。这是明初的倭寇。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政策。,10,倭 寇,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

5、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渐减少。,11,清朝初期,为了攻打郑成功后代占据的台湾,曾宣布实行禁海、迁海政策。1683年清朝攻占台湾后,这些政策曾一度废止。然而,到了乾隆年间,清朝开始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有广州开放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这些政策虽然在当时避免了西方势力的入侵,但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对外经济的发展。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往来也由此中断。,12,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到18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行产业革命。1890年,日本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认为,只有通过军

6、事侵略争夺殖民地,扩大市场,掠夺资源,才能为经济扩张开辟道路。于是,就把地大物博、软弱落后的中国作为它的主要侵略对象,并把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 日本侵略者先把大批军队开到朝鲜,占领了仁川和汉城。6月底,攻入朝鲜王宫,劫虏国王李熙,另立全宏集傀儡政权。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牙山口外偷袭中国高升号运兵船 ,日本侵略我国的战争从此爆发。,13,日本侵略者从陆海两面进攻中国军队。9月17日,中日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烈的海战。中国海军的一些将领和广大士兵英勇地同日军作战。海战中,中国伤亡严重,但致远“、”经远“号等四艘军舰主力尚存。日本海军也遭到沉重打击。当时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以保

7、存实力为名,命令北洋舰队躲藏在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战。10月下旬,日军分兵两路侵入我国东北。,战争结局和影响 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14,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15,九一八事变,日本强

8、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16,七七事变,月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年月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军发动进攻,第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17,1937年7月1945年9月,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

9、,中国单独对日作战计有四年半时间。到1941年12月8日,日军袭击珍珠港,对美、英开战,中日之间的战争,始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国乃与美、英并肩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投降为止。,18,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向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区进军。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盟军的攻势,进行了全面大反攻,日本终于在8月15日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19,9月2日,正式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20,战后中日关系,19

10、52年6月1日,我贸促会同日本促进中日贸易三团体签订第一次民间贸易协议。 1954年10月30日,李德全、廖承志率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这是我民间代表团首次访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6月27日,周总理宣布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1958年5月2日,长崎发生日本右翼侮辱我国旗事件。中日贸易因此中断。7月7日,我提出中日关系“政治三原则”:日本政府停止反华言行;停止制造“”;不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 1959年9月20日,周总理同日本前首相石桥湛三签署会谈公报,确认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改善两国关系,促

11、进人民友好。10月21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访华,支持周总理和石桥湛三的会谈公报。 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署发展民间贸易备忘录。,21,1971年10 月2日,我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0月22日,邓小平副总理访日,23日,中日交换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一批政

12、府贷款。,22,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1982年9月26日,铃木善幸首相访华,表示日中关系已进入成熟时期,关于教科书问题,日本政府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负责尽快加以解决。 1983年11月23日,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同中曾根康弘首相确认“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并决定设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 1984年3月23日,中曾根首相访华,决定向我提供第二批政府贷款。 1984年9月,三千名日本青年应胡耀邦总书记和中国全青联邀请访华。 1988年8月25日,竹下登首相访华,承诺向我提供第三批政府贷款。

13、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病逝。2月24日,钱其琛外长以杨尚昆主席特使身份出席裕仁天皇葬礼。 1989年4月12日,李鹏总理访日。明仁天皇在会见时谈到中日间不幸历史时,第一次以“表示遗憾”这种表达方式向中国道歉。,23,1990年11月12日,吴学谦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出席明仁天皇即位典礼。 1991年8月10日,海部俊树首相访华。这是“六.四”风波后访华的第一位西方国家现职政府首脑。 1992年4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访日,邀请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 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填补了中日关系史上的一项空白。 1994年12月22日,中日两国

14、政府就日向我提供第四批政府贷款(前三年部分)达成协议。 1995年5月2日,村山富市首相访华,作为战后日现职首相首次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 1995年8月15日,村山首相在战后五十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就历史问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1995年11月18日,江泽民主席在出席大阪APEC会议期间会见村山富市首相。,24,1996年7月起,日本右翼团体成员连续四次登上钓鱼岛,引发中日钓鱼岛风波。 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997年11月11日,李鹏总理访日,提出发展中日关系五原则“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妥

15、善处理分歧;加强对话,增进了解;互惠互利,深化经济合作;面向未来,实现世代友好。同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渔业协定。 1998年4月21日,胡锦涛副主席访日,强调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998年11月25日,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5,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会见5000多名日本各界组成的日中文化观光交流使节团,就发展民间友好发表重要讲话。 2000年10月12日,朱镕基总理正式访日。 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右翼炮制的历史教科书,中方提出强烈抗

16、议,要求日本政府纠正错误。 2001年4月20日,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以治病为名赴日。中方提出严正交涉,采取冻结中日高层往来、军舰访日、安全对话等措施。 2001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华进行工作访问,参观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 2001年10月21日,江泽民主席会见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2002年4月2日至9日,李鹏委员长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共同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开幕式。,26,2002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并推迟日本防卫厅长官中谷元访华及我海军舰艇编队访日。 2002年5月8日,5名偷渡来华的朝鲜人冲闯日本驻沈阳总领馆。我武警经日方同意后,进入日总领馆将2名非法闯入者带出。日方诬我武警违反国际法并作出强烈反应。我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予以批驳。22日,我将5名涉案人员遣送第三国。 2002年9月22日,江泽民主席出席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