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

上传人:侗*** 文档编号:13670355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测试卷03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03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遮光部分的叶片加碘液不变色,见光部分的叶片加碘呈深蓝色,该实验现象表明( )A.光合作用不需要光B.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B.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C.切断了

2、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4.蘑菇是我们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价值较高,口味较好,是许多家庭餐桌上常见的菜肴。蘑菇生长需要的有机养料归根结底(间接)来源于( )A.自身光合作用制造B.培养基中吸收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呼吸作用5.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画稿溪,桫椤成片生长,古木遮天蔽日。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氧含量高,而且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多。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6.“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第一步是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A.提

3、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D.消耗叶内的叶绿素7.实验中,将暗处理后枝条的甲叶片主叶脉切断,乙叶片用黑纸片两面遮住(如图所示)。该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阳光C.水和阳光D.水和二氧化碳8.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的溶液是( )A.生理盐水B.石灰水C.碘液D.酒精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操作步骤有:部分遮光;滴加碘液;酒精脱色;取下纸片;照光;暗处理;显色观察。操作顺序正确的( )A.B.C.D.10.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叶B.茎C.叶绿体D.

4、根二、非选择题11.刘银杏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1)为了把天竺葵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需把天竺葵放在_中一昼夜。(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_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_下几个小时。(4)有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5)这个实验的结论是_。B卷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A.使淀粉变蓝色B.溶解淀粉C.清洗叶片D

5、.溶解叶绿素2.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B.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D.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遮光部分变蓝3.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4.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B.蘑菇C.细菌D.绿色植物5.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都有种子B.都能进行

6、光合作用C.都有根茎叶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6.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A.二氧化碳和水B.淀粉和氧气C.氧气和水D.二氧化碳和淀粉7.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殖和发展的最根本保证是( )A.细胞分裂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产生氧气8.养金鱼时,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养料B.提供能量C.增加二氧化碳D.增加水中氧气9.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这些寂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哪两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A.水、二氧化碳B.氧气、水C.葡萄糖、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10.下列哪一项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食肉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

7、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增加物种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二、非选择题1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验证他们的重要性,设计如下试验:实验过程: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向B、C、D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各一条,用软木塞塞紧A、B、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里锥形瓶编号ABCD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311252根据上述试验回答:(1)比较A、B、C可知,

8、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_。(2)由A和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的作用是:_。(3)通过_两个锥形瓶试验的比较,可以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4)D装置中的金鱼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_。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蓝,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黑暗处处理后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

9、淀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其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的存在,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该选项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

10、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

11、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3.【答案】B4.【答案】C【解析】解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蘑菇分解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5.【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

12、降雨量。所以空气清新,氧含量高,而且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多。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6.【答案】B【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主要是验证绿叶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为了解除绿叶中原有淀粉对实验效果的干扰,需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除去,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绿叶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离茎远的一端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变蓝,

13、而切口的上端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对照组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乙叶把部分叶片遮光,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此对照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综上所述,甲叶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乙叶证明需要光8.【答案】D【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主要是验证绿叶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为了解除绿叶中叶绿素对碘液与淀粉变蓝观察效果的干扰,需

14、将植物体叶片内叶绿素除去,而植物叶片内叶绿素易溶解于酒精里。综上所述:A、C、B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部分遮光、光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观察:稍停片刻,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