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6694400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自主练习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

2、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一直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

3、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通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此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

4、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光明日报2019年2月1日)材料二:有两种错误论调需要警惕:一是美育无用论,二是美育实利论。这两种论调看似相反,实则是功利主义教育的不同表现。所谓美育无用论,是有些人认为美育在当前的教育考核体系中

5、,还没有真正全面地列入日常正式课程,非艺术院校不计算高考分数,不作为升学考试标准,因此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这种论调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时代新人不可能在一个只讲物质利益的大环境下获得健康全面成长,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精神缺失的人,不可能登高行远。所谓美育实利论,则是紧盯着学习某种艺术技能的功利目的,将美育工具化,在教育过程中,美育本该具有的超越功利目的、育人心灵的追求被忽略了。美育之“用”不在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个荣誉证书的现实功用,美育之“用”是大用,于个人来说,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于社会来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

6、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这两方面目标一致,高度统一。摘编自冯双百(立德树人 美育大有可为(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材料三:课程是用知识内容铺设的实现人的发展目标的“跑道”,如有学者所说,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以及校内外一切影响学习成长的教育因素的总和。而美育课程,就是用美和审美知识铺设的实现美育目标的“跑道”。艺术是表达美的最典型方式,因此艺术课程也必然是美育的主要渠道。面向全体普通学生、承担美育功能的艺术教育,与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艺术教育,显然有不同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所以,后者称为艺术教育,前者就应该称为艺术美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美育,必须首先有坚实落地生根的核心

7、和主线,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学校艺术课程体系或艺术美育课程体系。图:艺术课程与教学的审美化改造上述新时代面向全体普通学生的艺术美育课程体系,首先必须完成国家规定要开齐、开足的音乐、美术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则必须开好音乐、美术课程。此外,有必要增设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与审美综合课程,使各类艺术课程形成有机联系,培养学生跨界艺术鉴赏能力;结合学校条件和特色开设各种艺术选修课程,如舞蹈、戏剧、书法、民间艺术等,通过艺术兴趣小组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尽可能获得12项艺术表现技能,如表演、器乐、书法、工艺设计等。而所有这些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课程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因此也都必须遵循

8、美育规律,按照美育目标,致力于改进美育教学的探索。摘编自赵伶俐创建新时代大美育课程体系(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23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认为只有通过“成于乐”和“游于艺”的审美教育,才能将道德目标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B. 美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途径,是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对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功不可没。C. 美育无用论和美育实利论的本质都是功利主义教育,前者将美育当做工具,后者忽视了对审美能力和审美精神的培养。D. 为了“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材料三图表中的课程必须开齐开足,按照美育目标,致力于改进美育教

9、学的探索。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时代面向全体普通学生的艺术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B. 艺术课程既能够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也可以承担美育功能,所以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其心灵会更健康更美好。C. 实施材料三中的有关艺术美育课程,并且纳人当前的教育考核体系之中,对于纠正“美育无用论”有积极作用。D. 材料二重在厘清观念,提升人们对美育的认识;材料三致力于美育的具体实施,抓艺术课程让美育落地生根。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一“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理论的一项是A. 开设艺术美育课程,培养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大业

10、作出积极贡献。B. 每次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都能够振奋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C. 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意境,感受豁达人生情怀。D. 很多学校借助于艺术与审美综合课程,培养学生跨界艺术鉴赏能力。4. 材料一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说明。5. 如何实现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B 2. B 3. D 4. 先摆事实,证明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后讲道理,论证中国传统美育是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力。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5. 在思想上要重视,继承中华文化重视美育的

11、优良传统,吸收西方文化重视美育的有益成分。在认识上要端正,坚决纠正“美育无用论”和“美育实利论”两种错误论调。在实践上要落实,学校要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艺术课程体系或艺术美育课程体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不合文意,道德目标可以由德育内化为心理要求,并非只有通过“成于乐”和“游于艺”;C项,“前者将美育当做工具,后者忽视了对审美能力和审美精神的培养”错误。结合“有两种错误论调需要警

12、惕:一是美育无用论,二是美育实利论所谓美育实利论,则是紧盯着学习某种艺术技能的功利目的,将美育工具化,在教育过程中,美育本该具有的超越功利目的、育人心灵的追求被忽略了”分析,最后两句内容错位;D项,“材料三图表中的课程必须开齐开足”错,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特色开设相关课程,但是音乐、美术必须开齐开足。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于文无据。结合“这种论调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时代

13、新人不可能在一个只讲物质利益的大环境下获得健康全面成长,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精神缺失的人,不可能登高行远。所谓美育实利论,则是紧盯着学习某种艺术技能的功利目的,将美育工具化,在教育过程中,美育本该具有的超越功利目的、育人心灵的追求被忽略了”分析,原文没有说“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其心灵会更健康更美好”,且选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一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

14、格的道德境界理论的一项”,结合材料一“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等分析,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通过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蕴含的精神等,达到提升道德境界的目的。分析选项内容,“开设艺术美育课程”“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意境”为艺术审美行为,“为民族复兴大业作出积极贡献”“振奋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感受豁达人生情怀”等为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D项,可以用来支撑“在道德培养中追求

15、人格的艺术境界”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一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说明”,论证特点分析一般从三个角度答题:论证思路:提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论证的结构模式: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论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如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结合“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

16、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等分析,先摆事实,证明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结合“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等分析,后讲道理,论证中国传统美育是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结合“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文学必在道义中,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