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668938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4.2教学案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心理量表的建立,2020/7/1,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什么是顺序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 2.什么是等距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 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 4.简述反映心理量与物理量关系的两个定律的具体内容。,2020/7/1,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物理刺激可由物理量来测量,如:米、公斤等。但是,心理量的大小却不能用物理量来测量。如果一台收音机的输出音量是另一台的两倍,而它的响度远不是两倍,而是稍增加不多。因此物理量表与心理量表不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这是因为刺激的物理值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心理上相应的一对一的变化。 其次,有一些物理刺激

2、本身就难以用物理量表来测量。,2020/7/1,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因此,心理量需要用心理量表来测量。 一个心理量表具有以下四个测量属性:差别、强度、等距、绝对零点。 我们所讲的心理量表是狭义上的,指用来表示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量表。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三类。,2020/7/1,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所以,顺序量表只是在一个分类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类,每一类别只具有序列性,并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1.等级排列法 2.对偶比较法,2020/7/1,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一)等级排

3、列法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所有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顺序,这就是一个顺序量表。,2020/7/1,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等级排列法举例(见P97) 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顺序。通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2020

4、/7/1,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的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2020/7/1,1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0对样品呈现次序:如果有五种样品,A、B、C、D、E,则可配成5(5-1)/2=10对。这10对呈现次序如下表所示。,2020/7/1,11,第二节

5、心理量表的建立,对偶比较法的两类误差及消除 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即样品在空间中不同方位呈现,在判断时产生的误差现象。 消除方法: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中以BA形式呈现即左右颠倒。,2020/7/1,1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对比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在判断时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 对偶比较法的数据处理(见P98),2020/7/1,1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结果的精度,每个配对比较都要反复多次。 2.对偶比较法建立的顺序量

6、表是针对一个被试的,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人群中。 3.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的对象是可传递的,不可传递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用对偶比较法。,2020/7/1,1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其有类别量表和等级量表的性质外,它要求整个量表的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 例如在普通温度上60和70的差别与70和80的差别是一样的,都是10。这在量表上单位是等距的。但它的参照点是人定的,这不是绝对的零点。而温度的绝对零点是摄氏零下273。因此我们不能说80是40的二倍。因为这是不

7、合理的,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只能做加减的运算,不能作乘除的运算。,2020/7/1,1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制作等距量表 的方法 一)感觉等距法 要制作一个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它要求被试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分。最简单的方法是二分法。,2020/7/1,1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例如R1和R5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R5R1。被试的任务是: (1)找出R3,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5中间,也即R5-R3=R3-R1。 (2)再找出R4,使其响度正好在R3和R5中间,也即R5-R4=R4-R3。

8、(3)再找出R2,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3中间,也即R3-R2=R2-R1。 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等分,即R5-R4=R4-R3=R3-R2=R2-R1。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2020/7/1,1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差别阈限法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最小可觉差来实现。具体地说,用任何一种古典的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起点,产生第一个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强度,以第一个最小可觉差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最小可觉

9、差。这样测得许多最小可觉差以后,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差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心理物理关系图就是等距量表。,2020/7/1,1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可以作为建立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所以,差别阈限法构建的心理量表有以下特点(规律): 1.绝对阈限对应了心理物理量表的零点; 2.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是心理物理量表的单位; 3.心理物理量表的值由绝对阈限以上最小可觉差的总数决定。,2020/7/1,1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三、比例量表 比例量表(或比率量表)(ratio scale)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是等距的。

10、一个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称、等级这些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它是测量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认为理想的量表。若一项测量结果在比例量表上是零,那么,我们可以说某个事物并不具有被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由于它具有绝对的零点,且量表上的单位相等,因此就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物理学中,我们所用的绝对温度量表就属于这类量表。更为熟悉的是公制的尺所采用的量表制度。,2020/7/1,2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在心理测量中,智力的绝对零点是难以决定的,同时,由于等距量表对于大多数心理测量已经足够,所以,我们就不考虑用比例量表作为心理测验的标准化记分量表。但比例量表所适用的统计方法

11、,除上面在等距量表上可采用的统计方法外,还可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等计算,所以,对于心理物理学来说,应尽可能使用比例量表。,2020/7/1,2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 1.分段法 2.数量估量法,2020/7/1,2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分段法 (P106-107) 分段法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的方法。 具体作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者调整比较刺激,使它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例如,2倍、3倍、1/2倍、或1/3倍等等。每个实验只选定同一个比例进行比

12、较,同一个标准刺激比较若干次后,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所选定的比例是21的话,就可找出哪些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一半。当把所有的标准刺激都比较完之后,便可用与各标准刺激在感觉上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的物理量值制成一个感觉比例量表。,2020/7/1,2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听觉响度量表的制作 给被试一个响度的声音,作为标准刺激,让他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半。用这个方法,以不同的强度音作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半。,2020/7/1,2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2.数量估计法(P108-109)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

13、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它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2020/7/1,2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数量估量法的数据处理: 在心理量和物理量关系的实验中,常会出现特别大的数字,所以数量估计法采用的数据处理通常是几何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定义为n个数值相乘之积的n次方根。例如,有三个数据:4、8、

14、16,则几何平均数X为:,2020/7/1,2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四、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I/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这个公式也叫韦伯定律。,2020/7/1,2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指出:感觉的强度的变化与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用公式表示:S=klg

15、I+c。其中k、c为常数,S为感觉到的心理量,I为刺激量。 对数定律表示:心理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则以算术级数增加。 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2020/7/1,2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幂函数定律 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定了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具体形状。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斯定律。,2020/7/1,2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五、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上

16、一节我们介绍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 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例如痛阈,因各人的主观因素不同,痛阈因人而异。所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受到一定的影响。,2020/7/1,3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为了有效地测定感受性,传统心理物理法中也想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消除如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采用种种手段,使传统心理物理法在感受性测量中能得到较科学和较可靠的结果。 但上述这种种手段也不能从根本上排除被试的主观态度的一类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常发现,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对照研究:,2020/7/1,3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伯雷斯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 汉米尔顿等人则认为精神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