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8867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海之大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东海之大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东海之大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东海之大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东海之大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海之大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海之大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海之大乐,庄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高个人修养。,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1、涘s 9 、跗f 2、闾l 10、虷蟹hn 3、罍li 11、絷zh 4、稊t 12、適t 5、汒mng 13、商蚷j 6、喙hu 14、跐c 7、甃 zhu 15、奭sh 8、呿 q 16、潦lo,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吾常闻少仲尼之闻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十年水潦,而水弗为加益 且彼方跐黄泉而

2、登大皇,sho y ti xan wi ti,古今异义:,百川灌河 东面而视 始旋其面目,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词,东面。 古义,脸,面部。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至于北海见笑 大方之家 子之难穷也,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且夫擅一壑只水,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多:赞许,称赞,推崇,

3、擅:占有,据有,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少”“小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固定句式,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

4、认为是” ),重点虚词,之: 野语有之曰 。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拘于虚也。 被 今尔出于崖涘。 从 莫大于海。比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在,说法,代词 宾语前置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助词,特殊句式,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莫吾能若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5、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

6、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疏通文意1-1,【原文】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

7、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译文】海神说:“井里的鱼,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正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

8、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9、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疏通文意1-2,第一段作者写得很有层次,请将这一段划分层次,体会庄子行文清晰的思路。,第一层:从“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黄河的壮阔。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不见水端”:大海的宽广。 第三层: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至段末:河伯的顿悟。,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自知之明,仔细阅读第二段思考: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

10、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第一、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学习感悟,原文:

11、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矣。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椽,敢问其方。” 译文: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

12、这是什么道理呢?”,疏通文意2-1,原文: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 入休乎缺瓷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附,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跨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蛰矣。于是造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译文: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之蛙

13、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雨水多

14、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疏通文意2-2,原文: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竞,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炬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毗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赋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译文: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非之究竟,就要观

15、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

16、掉固有的事业。” 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疏通文意2-3,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理清第二部分的内容。,公孙龙因庄子的言论而困惑(自愧弗如)魏牟用寓言讲道理(井蛙与海鳖论):井中之蛙自得其乐,海中大鳖言传身教,井蛙便自惭形秽由物及人谈境界:自快口舌之利如井蛙,四面畅达之说类海鳖,公孙龙汗颜又补一妙笔:邯郸学步公孙龙逸而走,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作者举了几个寓言故事要什么说明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