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70117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会员独享】.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铁人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卷I(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文、猪肉和知识分子叶匡政 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曝光不断。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贺海波论文造假”一事会严肃处理,并选择在“315”这个特殊的日子通报了处理结果:涉及造假的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如今的媒体和艺术家对知识分子的现状也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近日,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的热门话剧操场,由诗人邹静之编剧,关注的是大学教授的精神状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可谓浩如烟海,但大多数人是拿学术

2、评价体系或学术背后的利益机制来说事的。或指责当下学术评价体系只看重论文数量,不注重论文质量;或指责目前大学教授或学者之所以重视评估,是因为评估关系到切身利益;或指责院士、导师等人成了学术“包工头”,将学术研究变成牟取个人暴利的工具。一份调查显示,有643的学术研究者用“严重”一词来形容当下的学术造假情况。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本质却是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出了问题,他们对知识和真理丧失了基本的尊重。无论大学、研究机构,还是管理学术机构的部门,都把学者追求真理看成上个世纪的已经过时的观念。一个追求与捍卫真理的学者,在过去是英雄,在今天则可能成为人们眼中的傻瓜。有人给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取了一

3、个很好听的名字知识经济时代,言下之意是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必须服从经济的时代,知识假如不能成为我们获利的工具,那么它就毫无意义。 因为对知识抱着工具主义的态度,所以知识分子也成了小技术官僚的代名词。某些知识分子迫不及待地炮制一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晋级也好加薪也好,都与此密切相关。实际上,在他们看来,论文和肉贩眼中的猪肉并没有太大差别,论文就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如同猪肉是肉贩的人生的一部分一样。他们自甘堕落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知识小贩,向各类研究基金会和投资者叫卖自己的研究计划。他们龟缩于公众视野之外,成天奔波于各类研讨会,操着枯燥乏味的话语讲一些毫无见解的大话、空话。他们按照利益机构的指令和时间

4、表,定时、定量地生产着对时代毫无意义、用处的学术观点。他们不是靠思想活着,而是靠不思想活着。 某些知识分子生活的堕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正如邹静之在操场中所揭示的,他们不仅丧失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事务的关心能力,而且丧失了生活的能力、爱的能力,更谈不上对真理的信奉与追求了。知识分子曾被人们看做知识的卫士、社会的良心;对真理的热爱,曾是他们首要的美德,然而这种美德,在今天的知识分子中竟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唯名利是图而进行的学术造假,不仅损害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权威,更贬低了知识和真理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和价值。 当知识分子以平庸、自大和墨守成规作为学术生活的准则,并失去了发现真相、捍卫真理的欲望时

5、,当知识沦落为机构或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时,当我们对学术造假的批判不触及知识分子整体的精神现状时,曝出再多的学术造假事件都是正常的。真理好比苹果,它的生长不仅需要环境,也需要养料和时间。 (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浙江大学选择在“315”这个特殊的日子通报“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处理结果,彰显了大学打击学术造假的力度和决心。 B对学术造假事件的评论可谓浩如烟海。调查显示,有643的学术研究者用“严重”一词来形容当下的学术造假情况。 C新闻媒体和艺术家尤其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由诗人邹静之编写的反映大学教授精神状况的话剧操场,近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6、 D当知识沦落为学术机构或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时,曝出再多的学术造假事件都是正常的。2下列对某些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某些知识分子自甘堕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知识小贩,向各类研究基金会和投资者叫卖自己的研究计划。 B某些知识分子靠不思想活着,只是按照利益机构的指令和时间表,定时、定量地生产着对时代毫无意义、用处的学术观点。 C某些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事务的关心能力,而且丧失了生活的能力、爱的能力,更丧失了信奉、追求真理的能力。 D知识分子对知识抱着工具主义的态度,要么为了晋级加薪,要么为了担当小技术官僚,总是迫不及待地炮制一些毫无学术价值的论文。3下列

7、对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造成的影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损害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权威。 B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会滋生各种学术造假事件。 C某些知识分子无法抵挡物质利益的诱惑,把知识当成了获得利益的工具。 D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贬低了知识和真理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和价值。二、古诗文阅读三古古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24分)六国论(节选)(1)苏 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

8、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2)李 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

9、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摈弃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 罪秦:有罪的秦国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竟然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A B C D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C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不赂

10、者以赂者丧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不甚惜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7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廊腰缦回,檐牙高

11、啄;各抱地势, 。(2)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3)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忧劳可以兴国,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光辉译者心陶澜余光中常说诗、散文、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世界。他翻译作品产量极为丰富,有中译英的中国现代诗,也有英译中的英美诗歌,土尔其现代诗选,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王尔德的戏剧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等等。他还是那本赫赫有名的梵高传的中译本第一人。余光中大学毕业两年后的那段时间,他的妻子范我存一直不在他身边,日

12、益浓郁的思念之情把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推向了深渊。“那是我一生最烦恼的时期,身多病而心常乱,几乎无日安宁。”就在这个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读到了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英文本。正是这本书,使余光中像崇拜梵高的绘画一样崇拜起梵高的“苦难”来。他决定翻译此书。他把自己的大计划与梁实秋先生商量。恰好梁实秋先生也读过这本奇书,可是觉得书太长,又牵涉到许多西方艺术史上的专业问题,就劝初涉译事的余光中不如节译算了。但余光中认定,一本书既然值得翻译,就该全译,否则干脆不译。一动手翻译,果然艰难。余光中后来回忆道:“本已身心俱疲,又决定要揽下这么一件大工程,实在非常冒险。开始的时候,只觉不胜负担,曾对朋友说:等到我

13、译到梵高发疯的时候,我自己恐怕也要崩溃了。可是随着译事的进展,我整个投入了梵高的世界,朝夕和一个伟大的心灵相对在一个元气淋漓的生命里,在那个生命的苦难中,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烦恼就这样,经过十一个月的净化作用,书译好了,译者也度过了难关。梵高疯了,自杀了,译者却得救了。”多年后,余光中更深入地道出翻译梵高传的意义:“我不但在译一本书,也在学习现代绘画,更重要的是,在认识一个伟大的心灵,并且借此考验自己,能否在他的感召之下,坚持不懈,完成这长期的苦工。”余光中译梵高传震撼了许多敏感而年轻的心灵。1957年3月,在台湾大华晚报连载后,梵高传分上下两册正式出版。先有重光版,后有大地版,一印再印,总印数逾三万册。梵高不仅拯救了余光中,也为余光中赢得了许多朋友。比如陈锦芳,14岁就读了他翻译的梵高传;林怀民更早,12岁就读了。作家三毛殁后,家人以她生前最喜爱的三本书陪葬,其中一本便是余光中译梵高传。余光中说,梵高强烈的宗教情操以及色彩感教会了他很多东西。梵高的生活经历与悲悯情怀使他自然而然地将艺术的重心从美女贵人移向“中下层阶级”,使他能把“原本平凡的人物画得具有灵性和光辉,更重要的是,具有尊严”。从创作之初的扬子江船走曲到后期的一枚铜币,余光中一直在诗作中表现出对平头百姓由衷的关爱和认同。余光中喜爱梵高早期以食薯者为代表的写实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