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6060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九课《雷雨(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5.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节选)【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二)过程和方法:1. 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2. 通过讨论、鉴赏、教师点拨,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2、教学重点】欣赏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影或话剧雷雨视频。【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介绍。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释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课文,组织看话剧雷雨的录像,了解故事情节。2通过阅读课文或观看录像,要求学生明确课文中出现的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3初步了解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二、导入新课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

3、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及作者曹禺)三、戏剧常识介绍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

4、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摘自辞海)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摘自辞海)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

5、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

6、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四、简介作者及雷雨1、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

7、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

8、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2、有关雷雨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9、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他的妻子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

10、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五、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理清剧本结构,把握戏剧冲突。(1)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请同学分别概述各场的内容。第一场内容的概述要点: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引出对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事的询问。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被周公馆少爷玩弄后抛弃的悲惨遭遇。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时,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

11、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拿出了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第二场内容的概述要点: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大海。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周萍出,命人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开周家。(2)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的焦点。学生讨论后回答。点拨: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

12、的冲突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冲突。矛盾冲突的焦点:第一场:三十年的恩怨(爱情的纠葛)第二场:罢工与反罢工的矛盾(阶级斗争)六、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场第一层。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2、提问: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几次变化?鲁侍萍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学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后回答。明确: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

13、问到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真情,心里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慧”,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4、,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这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二)研习第一场第二层。1、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第2层。2、提问: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完成下面的表格。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手 段 言 行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可以冷静

15、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点拨: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3、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点拨: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