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9748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导学案 人民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史考点:(1)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结构、住宅的、社会习俗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2)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报刊、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

2、用;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总论: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呈现三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期至 中叶,由于西方的 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的文明, 、土洋并存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年代至70年代末,由于受到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 和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20世纪末以来,在 浪潮冲击下, 正在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服饰的变化(三大阶段)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服饰开始由拘谨、呆

3、板、 逐渐向美观、适体、 、 转变。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 、传统和 服饰并存,呈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男装主要有长袍马褂、 、 ;女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是这方面的典范。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受 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其中,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 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到青睐。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和“干部服”盛行, 、 、 、 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受 、 等文化影响,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 、穿的时尚、穿得个性过渡,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

4、闭走向 。巩固性练习1、中国传统服饰有何特点?其原因是有哪些?2、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男女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原因有哪些? 3、中山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里一直流行,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在中国近代以来男女服饰的变化中,有哪些原因促成了这些变化?4、在新中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变化,这两种观念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大政方针,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服装最能反映出广大人民的衣着强烈地受到“战争与革命”观念影响的是 A.列宁装 B.中山装 C.草绿色军装式样的服装 D.夹克衫5、“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

5、妇人正在准备晚饭,碗里盛着洋葱炒鸡蛋。笼屉里蒸着馒头。然后,她换上新添的无袖旗袍,走到穿衣镜前端详起来。”这段描述中最能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A无袖旗袍 B洋葱炒鸡蛋 C穿衣镜 D四合院6、阅读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笄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鹤熊银笄花六鹭鹜彪

6、素银七鹧鸪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答案: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 、粤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菜系的形成受该地区的自然坏境、 、 、风俗习惯的影响。2、西餐的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3、西餐的特点: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4、西餐传入影响:(1)西餐常用 进入餐桌;(2)出现专门经营西式食品的

7、出现;(3) 、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性练习1、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2、你认为导致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哪些?三居室建筑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因各地区的 和 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但都蕴含着深

8、刻的文化内涵,在北方以 为典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居室建筑呈现 特征,在 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 、 地区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巩固性练习1.对右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B.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C.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D.中西合璧是其典型特征2.根据右图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北方四合院的民居建筑有何特点?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农村民居,北方多采用平顶,而南方多采用斜坡建筑,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及 ,

9、对社会习俗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的变迁,具体表现有:1、见面礼:从三跪九叩,跪拜作揖到 , 2、婚礼:清末民初,从父母之命、 之言到反对包办婚姻;婚姻习俗油 ,到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张恋爱自由、 成为一种时尚。3、丧礼:从厚葬到简单、文明葬礼;新中国成立后:由 向 改革。拓展延伸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1)变化:服饰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营养均衡和健康;居住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了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2)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内因: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

10、自身的落后,主动向西方学习;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把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2.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时期,中西方、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

11、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总体上看,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3.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1)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

12、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认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并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4、社会生活的变化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的关联(1)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3、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3)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 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4)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 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第二、三课 交通通信工具进步与大众传媒的更新一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更迭速度加快,但在 较显著,在 则迟缓很多;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2表现项目表现人力牵引 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时间)自行车传入中国; 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厂,并逐渐成为人常生活中主要的 工具。机械牵引电车1906年, 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 年上海在年开始有了公共汽车运行轮船在 推动下,年中国建成第一艘轮船,并在187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