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5992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1. (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 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

2、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

3、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命题立意】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思维轨迹】“鄙”解释为“见识浅薄”义,这

4、是考生应当掌握的,在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就为“鄙陋,目光短浅”义。【标准答案】A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D【命题立意】筛选文中的信息。【思维轨迹】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是作者的结论。是现在士兵的现状。【标准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

5、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命题立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思维轨迹】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去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文中的意思是:禁兵拿粮食,自己不背着却雇人背着。指出了士兵的骄纵怠惰。【标准答案】C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

6、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命题立意】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思维轨迹】要翻译的句子一般是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在这几句中要注意的关键词分别是(1)然,簿书,听断;(2)者,出入;(3)骄惰,窃食。【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参考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因而是王政的由起。古代治理国家的人未尝敢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到有说农业的事,就一

7、起笑着说:见识浅薄。知道征收赋税紧急的事情,不知道把务农放在最前面,这是没有探究为政的本末。知道务农却不知道节用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务农的方法。古代的当政者,上面和下面相互移用而成功。下面用力的人很勤劳,上面使用物资的人有节制,老百姓没有剩余的力量,国家不过分耗费,当政者爱护老百姓,老百姓供给当政者,使不相互困窘,一个老百姓的力量督促他发挥出来,一天的费用节约使用一定估量它的收入。一年的耕作供官府与老百姓食用,都出自其中并且常常有结余。所以三年而结余一年的物资。现在却不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一年的耕作供官府仅仅够了,但老百姓的食物不超过吃几个月。甚至

8、,粮食刚收完毕,准备吃糠麸秕稗,或者采集橡树的果实、蓄积菜根来度过冬春。万一不幸遇到水旱灾害,那么很多人会被饿死。这很让人感叹呀!国家没有战争, 已经三十三年了。曾经参战的士兵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已经没有了,而后来来的士兵没有听到战鼓的声音,不识战阵。出生在天下无事的时候,在衣食上很充足,它的情势不能不会骄纵怠惰。现在卫兵到宿舍,自己不拿被子却让别人拿着;禁兵拿粮食,自己不背着却雇人背着。他们像这样骄纵,怎么肯冒着辛苦来参加战争呢?假使士兵能忍耐辛苦并且参加战争,即使使农民受到损耗,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为什么有当士兵的虚名,但他实际上是骄纵怠惰无用的人。古代所有的身体高大壮健的老百姓都在从事农业

9、生产,农业空隙就教他们作战的方法。现在却都不一样,一遇到灾年,那么州郡的官吏就用尺子度量老百姓的身高并且测试那些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在此之下不到尺度而稍微怯弱的人,给他们登记让他们做厢兵。招人多的官吏有奖赏,而老百姓正困窘就争着投奔他们。所以一遇到灾荒之年,那么留在田地上的人,只有老人小孩。而官吏却说:不收他们为兵,就恐怕会为盗贼。哎!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古代身体高大健壮的人从事耕作,而老人小孩游荡懒惰;现在身体高大健壮的人游荡懒惰,而老人小孩留下来耕作。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因为老百姓在田地尽心尽力,有人不免于吃猪狗一样的食物,但一旦去当僧人、士

10、兵,那么终生安逸并且享受丰腴的食物,因而在田地上的老百姓不得不每天减少了。所以说引诱老百姓的弊端,都在这里。2. (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

11、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

12、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命题立意】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思维轨迹】对实词的考察,尽可能地使用推断法、联想法,A联想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可推知正确。C联想“臭名昭著”也不难推知“著”为“彰显”义。D联想09年湖北卷苏轼书孟德传后中的“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即可得出答案。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

13、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参考答案】B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闻其贤者也则悦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 B C D【命题立意】筛选文中的信息。【思维轨迹】解答此类题首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所给的几句话分别归至文中原处,借助语境理解其意。表现其妻之贤惠,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参考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

14、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命题立意】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维轨迹】先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选项对照原文相关信息,最后做出正确判断。“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参考答案】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

15、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命题立意】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思维轨迹】要翻译的句子一般是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在这几句中要注意的关键词分别是(1)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2)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3)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参考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