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517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通道】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11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十一)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可不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产生后代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虎亚种,它们的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答案:C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

2、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解析:“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没有体现出不同物种的进化和发展,只是体现了群落内的反馈调节。答案:C3在同纬度一距离大陆50英里的高山岛屿上,发现五种同属的动物,但是在大陆上只发现两种同属的动物。试问,造成该岛上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A该岛上的物种有遗传隔离B大陆上的环境变化较大C大陆上的物种发生突变的几率较高D岛屿的环境变化大解析:因两地是同纬度,距离只有50英里,突变几率应相似,而岛屿的物种多,应是岛屿的环境变化大。物种都有遗传隔离。答案:D4某种

3、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解析:由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可知:aa的繁殖成功率最高,其次是Aa、AA、故选B。答案:B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识别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D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解析: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从而使各种群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进化。隔离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中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答案:D

4、6下列各项说明中,都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ABC D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使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了下来,而不是“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主要通过个体实现,且微小的有利变异可逐代积累而加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两种进化理论均认为生物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答案:C8(2010届南通抽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两组,每组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

6、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抗药性强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基因突变的结果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C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D家蝇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家蝇的抗药性与DDT的选择关系。从实验过程可知,B部分家蝇一直没有接触过DDT,最终对DDT却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说明家蝇的抗药性原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DDT在家蝇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一种定向选择的作用。答案:D9一年夏天,武汉遭受22年不遇的强龙卷风。风暴过后,市民见到地面上有许多死亡和受伤

7、的麻雀,检查它们时发现,死亡的麻雀大多是个体较大、较特殊、变异新类型的个体,身体较小,具有常见性状的普通麻雀很少,并且受伤的普通麻雀后来较易恢复。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麻雀的不同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会改变麻雀种群的基因频率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麻雀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D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且其有利有害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答案:D10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不同的物种,两

8、者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形成的两个亚种;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此过程并没有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四倍体西瓜是由二倍体西瓜培育形成的,四倍体西瓜对二倍体西瓜来说应是一个新的物种。答案:A11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解析: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是由于基因库的基因数量非常大,所以基因突变的数量很多足以提供丰富的可遗传的变异。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

9、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例如果蝇在陆地上,长翅可以增大取食范围,而在海岛上长翅因为容易被风吹到海里,所以残翅有利于生存。答案:D12(2009年广东生物)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 B9/19C1/19 D1/2解析: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9%(包括AA和Aa),则正常的概率为aa81/100,得出a9/10,A1/1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101/1018/100,在患者中Aa占的比例为AaAa/(AAAa)(18/100)/(1/10018/100)18/19。因此,在子女中正常的

10、概率为:aa18/191/29/19,患病的概率为19/1910/19。答案:A13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解析:消费者出现,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对生产者的进化有影响。答案:B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对人类来说,生

11、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故我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时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或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答案:D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

12、BC 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16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的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

13、正确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解析:三叶草在新的环境中,由于定向自然选择作用,淘汰了不利变异的个体,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经过选择、突变、重组和隔离,进化形成了适应环境的新类型。答案:D17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骡子,骡子能够正常生长,但不能生育后代。这种现象称之为()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C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解析:骡子是二倍体,但一个染色体组来自马,一个染色体组来自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能生育后代;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

14、育后代。答案选C。答案:C18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感冒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时,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答案:C19(2009年江苏生物)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