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3796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水一中2012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题地 理 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据材料回答12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远太远 D.

2、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3、2008年12月2日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双星伴月”现象,“双星”指的是火星和木星,这两颗星属于A、恒星B、行星 C、卫星 D、流星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耀斑爆发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风 D、高能带电离子的多少5、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是图中的角A B、黄赤交角是图中的角BC、黄赤交角的大小为30 D、黄赤交角的大小为66346、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在北京(东8)开幕,纽约(西五区)居民观看开幕式的当地时间是 A、9日9时 B、8日7时 C、8日17时 D、7日23时7、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物质是A、尘埃和

3、二氧化碳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臭氧和氮氧化物 D、水汽和氮氧化物读下图,完成89题。8、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A、A B、B C、C D、D9、图中箭头C代表的含义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0、下图(虚线表示初始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实际运动方向)中,正确表示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是A、 B、 C、 D、长沙的天气资料:前两天天高云淡,气温较低,第三、四天云量逐渐增多,云层加厚,出现连续性降水,第五天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据此完成1112题。11、根据资料分析,长沙的这次降雨类型是A、地形雨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12、影响长沙

4、地区这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等压线示意(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314题。13、2008年5月6日14时,上海市的风向是A、西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14、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15、某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那么此岩层的岩石可能是A、页岩 B、玄武岩 C、花岗岩 D、板岩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16、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这两大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亚欧

5、板块17、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海啸 滑坡 寒潮 龙卷风A、 B、 C、 D、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水循环A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B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1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20、亚欧大陆东岸3550N之间和西岸4060N之间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1、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 、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2001年以来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回答2223题。22华北平原缺水的人为原因是A华北地区多旱灾B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C华北地区水库干涸D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3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措施有A兴修水库B节约用水 C防止水污染D跨流域调水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2425题。24、2013年春节是2月10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 B

7、、C、 D、2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点附近时,被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C、副热带高压带D、极地高压带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729题。27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28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A线路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C线路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8、29河流经过b村以后A溯源侵蚀加强 B风化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著 D搬运能力增大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031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30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 重熔再生B 冷却凝固C 变质作用D 外力作用 31主要由图中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A长江三角洲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D维苏威火山 32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9、,回答3336题。33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海陆差异34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35位于亚欧大陆30 N40 N之间大陆西部的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37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10、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38、下列地理事物的运动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的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方向 北印度洋冬季的季风洋流流向 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方向 A、 B、 C、 D、 39、下列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B、各类岩石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40、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 震 B、滑 坡 C、泥石流 D、沙尘暴二、综合题(2小题,共20分)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1题。

11、(共12分)41(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天山(2)该山为我国著名的地理界线,称 线,从温度带来看,该山北面为 带,南面为 带。(3)该山自然带南坡比北坡丰富,说明 南坡比北坡降水 , 气温 。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l)图中地质构造是 _,其中A为 _斜,B为 _斜。(2)A处的地貌是 _,B处的地貌是(3)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储油构造到的为 _,储水构造的为 _。(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 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 等地质灾害。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BBA 6-10 BBBDC 11-15 BBDAA 16-20 DACDB 21-25 BBDAC 26-30 DCCCC 31-35DBABD 36-40BCABD二. 综合题41.(1)C(2)秦岭-淮河线 暖温带 亚热带(3) 多 少42.(1)褶皱 背斜向斜(2)山地 谷地 (3)A B(4)增多 滑坡泥石流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