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333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03一、选择. 1、选出下列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水皆缥(pio)碧 泠(lng)泠作响 有时见(jin)日 风烟俱(j)尽B任意东西(xi) 急湍(tun)甚箭 缨(yng)缨成韵 窥(ku)谷忘反C直视无碍(i) 猛浪若(lu)奔 好(ho)鸟相鸣 千转(zhun)不穷D奇(q)山异水 游鱼(y)细石 鸢(yun)飞戾天 互相轩(xun)邈 2、选出下列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 3、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

2、绝类弥勒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下列各组下划线的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 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 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 5、下列下划线的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6、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蝉则千转不穷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峦背负着山势争相向上,互不相让,争着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伸展。B山峦背负着山势奋力向上,仿佛都想在最高处俯视其余。C

3、山峦依凭着山势争相向上,彼此间争着向高处远处延伸。D山峦依凭着山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摆出气宇轩昂、藐视一切的气势。 8、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对下面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A、比喻、拟人 B、夸张、比喻 C、比喻、夸张、对偶 D、夸张、对偶、排比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4、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11、本文的作者是_ ,他是南朝梁_家。本文是作者_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_的景色。 12、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可以看出作者游富春江时的天气是_的。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春江的_ 。文中的_ 一句就成为全文的总领句,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围绕着_ 和_ 具体展开的,因而,在结构上,文章采用的是_结构。 13、根据课文填空。夹岸高山,_ 。负势竞上,_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_ ;好鸟相鸣,_ 。_ ,猿则百叫无绝。 14、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3)蝉则千转不穷 ( ) (4)嘤嘤成韵 ( )(5)横柯上蔽 ( ) (6)疏条交映 ( )15、翻译下列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D2.C3.D4.D5.B6.D7.C8.B9.C10.D11. 吴均 文学 给友人的信 富春江 12. 晴朗 奇山异水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奇山 总分 13. 皆生寒树 互相轩邈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14. (1)大约、多(表示约数) (2)形容水声清越 (3)通啭,鸟叫声 (4)好听和谐的声音 (5)在上边 (6)稀疏15.(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