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5309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1-35题,共70分,第卷为36-37题,共3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来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70分)1政治、经济

2、、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方面。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则是 A精神家园的耕耘 B根本利益的保障C思想品德的培养 D民主法制的追求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吉祥物“UU” 2012年11月14日上午,澳大利亚北部出现日全食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以“阅读提升正能量”为主题的深圳第13届读书月A B C D3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某些发

3、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主要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给每个国家带来了机遇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5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主要说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6“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A要积极参

4、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活动都能使人高雅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8“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首威武雄壮、震撼人心的战歌,充分表达了当时我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八年抗战中流传最广,并成为七十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有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能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产生的精神力量具有持久性 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A B

5、 C D9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主要表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10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民俗 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带来新的乐趣 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A B C D11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日主题:

6、“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12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春节大门上贴的红春联;那成双的“喜”字,那倒贴的“福”字,那前额突出的老寿星,那戏台的脸谱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海外游子们浓郁的乡愁。材料表明民族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推动民族走向繁荣的动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A B C D13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A

7、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 为标志的。A电视的普及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15粤东重镇兴宁的 “赏灯”(客家话响丁)历史久远。长期来,以落基祖定居兴宁始,便以姓氏人口繁衍流布别地,而同时把“赏灯”带进了当地,形成代代承袭相传的兴宁客家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赏灯”代代承袭相传,这是对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思想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1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

8、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B CD17右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A B C D18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微博、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1

9、9“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这句话从文化的角度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 B. C D20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批判地继承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 B C D21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

10、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22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推动社会发

11、展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D科技的进步2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 B唯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24.“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12、心 中华民族精神足中华民族之魂 A B C D25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 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A. B. C. D26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27山楂树之恋将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巨大鸿沟填平,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思考,在哭过之后有砥砺,在疏远之中寻温暖,在迷茫之中找方向,获得了巨额票房收入和良好的口碑。这说明该影片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该影片通过灵活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该影片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优秀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