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650641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七大手法-问题分析及解决概论(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 7 Methods Application,問題分析及解決概論,問題分析及解決概論,壹.問題解決的積極意義 一.問題的定義 二.問題意識與改善意識 三.問題解決基本思考 貳.以品質改善為核心的問題分析解決模式 一.問題類型 二.品質改善程序及要領 三.常用的品質改善手法 四.品質改善活動 參.案例解說,問題的定義,沒有問題就是有問題! 這一句話的真正意含是.,問題解決的動力來源,問題意識 能隨時觀察現況並注意其與標準 (或標準)間差異情形之反應 改善意識 積極面對並解決所發現問題之意念,問題解決基本思考,問題解決所需能力,專業(固有)知識、技術及經驗 ,問題解決的方法 (品質改善的步驟與

2、手法),品質改善程序的由來,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一 戴明循環(PDCA循環),為了確保顧客之滿意 為提升管理水準,(W. Edwards Deming,1950/1980),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一 戴明循環(PDCA循環),(計劃)設定所欲達成目標,擬訂具體 行動計劃。 (執行)依據所訂計劃確實執行。 (檢討)檢視實際執行與目標達成情形 ,分析落差原因。 (改進)針對工作進度與預計成果落差 主要原因,採取改正措施。,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二 日本企業成功的奧秘,KAIZEN 改 善 (今井正明,1986),品質改善的內涵之二 改善的精神,組織全員持續不斷地追求改良與進步 始於問題的發掘 以系統化的團隊合作方

3、式解決問題 強調過程導向 增進顧客滿意為核心,品質改善的定義,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經由持續不斷 地解決顧客服務相關問題,來提升顧客 滿意度。,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品質改善程序(問題解決型),品質改善常用手法, 品管七手法(常用於數據資料分析) 品管新七手法(常用於語言資料分析) 工業工程手法/作業改善手法 價值分析 創造性思考 問卷調查及分析 ,品質改善常用手法一 品管(Q7)七手法,一.層別法 二.查檢表 三.管制圖(圖表) 四.柏拉圖 五.特性要因圖 六.散佈圖 七.直方圖,全面品質(TQ)架構,管 理 品 質 過 程 品 質 產 品 品 質 環境 品質,全 面 品 質 TQ,全面 品質 管

4、制 TQC,品質 保證 QA,品質 管制 QC,品質 檢驗 QI,品質 基礎,遠景 規劃,策略管理 SM,方針管理 MBP,CFM 機能管理,DM 部門管理,品質成本 COQ 管理七手法 M7,田口式品質 工程 可靠度工程 價值分析價 值工程,防呆措施,官能檢驗 抽樣檢驗 測量技術 基本統計,T P M,系統認證制度(ISO 9000系列等),全面品質推動制度,新產品開發 管理制度 儲運管理制度 顧客服務制度,供應商管理制度 製程管理制度,進料管制制度 成品管制制度,同步工程,產品認證制度,品質 診斷,PM 流程管理,專案改善 活動 小集團活動 提案制度,統計製程 管制 QC STORY QC

5、七大手法,品質機能展開 品質稽核 6Q,預防保養 標準化,固有技術 整理、整頓.(5S) 安全衛生 品質意識,人力品質與教育訓練,品質文化,QIS品質資訊系統,CS管理,BENCHMARKING企業標竿, 源流管理,有效但用途較窄的工具,有效但用途較廣的工具,1.QC的七種工具 2.七種管理規劃 的改善工具 3.電腦模擬 4.管制圖 5.田口及傳統的 實驗設計 6.壽命檢定 7.抽樣計劃,對 製 造 業 與 服 務 業 都 有 用 的 工 具,1.實驗設計 2.品質機能展開 (即品質之屋) 3.標竿分析 4.價值工程 5.即時化作業 (J.I.T) 6.專家系統 7.測試軟體 8.同步工程 9

6、.權力下放 10.表揚與獎酬制度 11.下一製程即是顧客,對 製 造 業 有 用 的 工 具,對 服 務 業 有 用 的 工 具,1.複合環境/應力測試 2.可生產性設計 (Design of Producibility) 3.全面生產保養( TPM) 4.製程驗證 5.事前管制 6.防呆措施 7.學習曲線 8.失效模式與後場分析 (FMEA),1.企業流程改造 2.力場分析 (Force Field Analysis) 3.等待線的心理與 行為分析,TQM的管理工具,產品品質的 要求,評估重點,Spec.(Specification) P MFBF,MTTR (Mean Time Betwe

7、en Failure, Mean Time To Repair) CSI (Customer Satisfacation Index),符合規格 不良降低 經久耐用 縮小變異 符合顧客需求,類別,產品品質 工作品質 服務品質,標準 維持 改善,規格作業標準 統計製程管制 品管七手法 管理七手法 作業程序 內部稽核、管理審查 作業手冊 教育訓練、顧客調查,QC手法的圖型及用途,說明,內容: 1.根據事實與數據發言: 檢核表(Check sheets)/散布圖(Scatter diagrams) 2.整理原因與節骨之關係,以探討潛在性之問題 特性要因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

8、ams) 3.凡事物不能完全單用平均值來考慮,應了解事物均有變異存在,須從平均值與變異性來考慮 直方圖(Histograms)/管制圖(Control Charts) 4.所有數據不可僅止於平均,須根據數據之履歷,考慮適當分層 層別法(Stratification) 5.並非對所有原因採取處置,而是先就其中影響較大的23項採取重點管理 柏拉多圖(Pareto diagrams),種 類,手 法,圖 形,備 註,用 途,QC 舊 七 手 法,特 性 要 因 圖,可應用反轉法 由找要目變換 為找到對策方法,1.管理、教育用 2.改善、解析用 3.源流管理用 4.現場操作標準用,柏 拉 圖,能以前面

9、幾項 為改善之要點 可忽略最後幾 項,1.決定改善目標 2.明瞭改善的效果 3.掌握重點分析,查 檢 表,幫助每個人在 最短時間內完 成必要之數據 收集,1.日常管理用 2.收集數據用 3.改善管理用,分類清楚,重點把握,簡易 有效,100%,金 額,溫度不定,壓力不足,時速不足,其 他,1,2,A,B,C,A,B,C,種 類,手 法,圖 形,備 註,用 途,QC 舊 七 手 法,層 別 法,借用其他圖形 本身無固定圖 形,1.應用層別區分法 ,找出數據差異 的因素,而對症 下藥 2.以4M,每1M層 別之,散 佈 圖,應用範圍較受 限制,1.瞭解二種因素 (或數據)之間 的關係 2.發現原因

10、與結果 的關係,管 制 圖,現況生產中品 質讓穩定的一 種管制情報,1.掌握製程現況的 品質 2.發現異狀即時採 取行動,比較作用,金 額,日班,夜班,項目,項目,相關易懂,趨勢明朗, , , ,UCL,CL,LCL,種 類,手 法,圖 形,備 註,用 途,QC 舊 七 手 法,直 方 圖,瞭解一批品質 之好壞,1.瞭解分佈 2.瞭解製程能力 3.與規格比較 4.批品質情況,瞭解品質,特性,目的: 1. 日常管理 2. 特別調查 3. 取得記錄 原則: 1.簡明易填寫 2.以符號代替文字 3.點檢項目隨時檢討必要性 4.點檢結果必須反應有關單位 5.使用符號時必須標註意義,分類: 1. 點檢用

11、檢核表 確認作業實施與機械設備的實施情形.預防發生不良或事故. 2. 記錄用檢核表 將數據分為幾個項目別,以符號或數字記錄的圖或表.,檢核表 Check sheets,點檢用檢核表,記錄用檢核表,檢核表_步驟,步驟: 1. 確定蒐集資料的具體目的. 2. 列舉所需數據資料的項目. 3. 確立對數據資料的分析方法,所採用的統計工具. 4. 繪製檢核表. 5. 評審與試用.,散布圖 Scatter diagrams,目的: 1. 調查兩特性值間之相關性 2. 判斷異常值之存在與否 3. 應用於問題解決步驟中 4. 判斷趨勢決定最佳操作範圍,相對應的兩組數據關係的分類,1. 原因(要因)與結果(特性

12、)之關係: 照明度與工作效率. 品管圈開會時間與效果金額. 2. 結果(特性)與他結果(特性)之關係: 鋼材之引張強度與硬度. 品管圈開會之發言率與出席率. 3. 結果(特性)與兩個原因(要因)間之關係: 加熱爐之保持時間與保持溫度. 災害防止之安全動作與安全服裝.,散布圖_步驟,步驟: 1. 蒐集數據資料. 2. 畫出長度大致相等的橫軸與縱軸,記上組的名稱/計量單位, 做好尺度標記. 3. 按成對數據在圖上繪點. 4. 分析各點的散布狀態.,特徵: 1. 數據的分布型態 2. 數據的中心位置 3. 數據離散程度的大小 4. 數據和規格之間的關係 原則: 1.掌握數據的分布狀態 2.調查離散或

13、偏離的原因 3.與規格作比較檢視有無問題 4.調查改善前後之效果,運用: 1. 掌握數據的分布狀態 2. 調查離散或偏離的原因 3. 與規格作比較並檢視有無問題 4. 調查改善前後之效果,直方圖 Histograms,直方圖之製作,次數分配表: 1. 由全體數據中找出最大值與最小值 2. 求出所有數據中之全距 3. 決定組數: k=1 + 3.32 log n 數據數 組 數 50100 610 100250 712 250以上 1220 4. 決定組距: 組距=全距/組數 5. 決定各組之上下組界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最小值-測定值之最小位數/2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下組界+組距 6. 計算各組

14、的組中點: (上組界+下組界)/2 7. 作次數分配表,1.最大值 170 ,最小值124 2. 170-124=46 3. n=200 k=12 4. 46/12=4 5.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 124-1/2=123.5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 123.5+4=127.5 第二組的 下組界127.5 上組界127.5+4=131.5 第三組的 下組界131.5 上組界 131.5+4=135.5 6. 組中點=123.5+127.5/2=125.5,直方圖之製作,次數分配表: 組號 組 界 組中點 劃 記 次 數 1 123.5127.5 125.5 14 2. 127.5131.5 129.5 7 3. 131.5135.5 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