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49704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课堂导航 浙科版1害虫生物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答案:(1)天敌防治法: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捕食者)防治害虫。特点:效果好,控制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不足之处是天敌的数量不好确定。(2)寄生虫防治法:利用害虫的寄生虫侵染害虫,使害虫死亡。特点:效果好,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寄生虫关系专一性强,需根据害虫种类确定寄生虫种类。(3)竞争关系防治法:是指利用与害虫有竞争关系而危害性小的生物,与害虫争夺资源、食物等,从而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特点:效果明显,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但竞争者往往和害虫的食性相近,

2、有一定的危害性,理想的竞争者不易寻找。(4)激素防治法:是指利用激素使害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交尾而进行的防治。特点:无污染,见效快,效果明显。但不能直接杀死害虫,是治标不治本。(5)运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防治法: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含有抗虫基因,通过合成毒蛋白而杀死害虫的防治。特点:防治效果好,不反弹,无污染,所培育的抗虫性状短时间内就能稳定下来。但存在基因污染等安全性问题。2与施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它能否替代化学防治?答案: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优点,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即很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的植物病虫害,所以以一种技术去

3、替代另一种技术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有机地综合各种防治措施,力争以最优化的组合、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效果。3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各有什么特征?答案:(1)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如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能在患病动物体内增殖而不断排除体外,它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再感染其他易感动物,从而引发具有相同症状的疾病,这种使疾病不断向周围散播传染的现象,是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区别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被感染动物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大多数传染病都具有其

4、明显的或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且在一定时期或地区范围内呈现群发性。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而且各种传染病在群体中流行时通常具有相对的病程和特定的流行规律。(2)寄生虫病的特征机械性损害。寄生虫侵入寄主机体之后,可使寄主的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掠夺营养物质。寄生虫在寄主体内寄生时,常常通过用口吞食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将宿主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收宿主的血液、淋巴液作为营养,从而造成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抵抗力降低等。毒

5、素的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易被寄主吸收而产生毒害,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虫侵害寄主的同时,可以将某些病原性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带入寄主体内,使寄主遭受感染而发病。【例1】 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

6、导致蜘蛛数量增加解析:引入天敌蜘蛛后,蜘蛛捕食害虫,两者形成了捕食关系,蜘蛛因为有大量的食物数量急剧增加,害虫因为天敌增加数量急剧减少,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蜘蛛和害虫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此时害虫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量水平,对农作物构不成危害,同时还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若在ab段引入螳螂,螳螂和蜘蛛竞争食物,蜘蛛数量将减少;bc段蜘蛛因食物减少而数量随之减少;cd段两者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害虫是蜘蛛的食物,害虫数量的减少会导致蜘蛛数量的减少。答案:B1生物防治不需要利用到的是()A捕食B竞争C寄生 D共生【例2】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

7、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而基因频率的改变速度取决于环境变化的剧烈程度,环境变化越剧烈,基因频率变化越迅速。在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非转基因抗虫棉或其他植物,目的是保持现有环境与原来环境的少量相似性,以减缓因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基因进行选择而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速度。答案:B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是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

8、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科学家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科学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棉铃虫的抗药性的增强是_的结果。(2)“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_。(3)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4)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年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转基因抗虫棉”的_。【例3】 对疯牛病的某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看,与该病原体的感染性

9、相关的物质最可能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C蛋白质 D水解析:对疯牛病的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说明与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不是核酸,水不具有感染性。答案:C3人患禽流感的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有些患者的胸部X线照射会出现单侧肺炎或双侧肺炎。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与S型肺炎双球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抗原性很相似B长有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的蛋白胨培养基可以用来培养禽流感病毒C都是原核生物,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S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禽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含有多糖【例4】 我国本着“养、防、检、治”的原则对动物疫病进行处理,其

10、中“养”是指()A拯救易感动物并防止再传播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动物解析:“养、防、检、治”的原则中“养”是为了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属于保护易感动物。答案:D4对动物疫病的防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进口性食品及动物进行检疫为预防性措施B疫情出现后要采取防疫措施C对经济动物可采取治疗性防治D对无疫情的国家进口的动物可免检参考答案课堂反馈1D解析: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制约。可以利用种间的捕食、竞争和寄生关系。但生物防治不能利用共生,共生是指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2解析:(1)农药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经过逐代积累

11、,使害虫的抗药性得以增强。(2)基因是生物性状的内在控制因素,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3)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后,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说明基因发生了变化,此现象来源于基因突变,由于不抗虫基因的出现是在若干代后,所以不是基因重组造成的。答案:(1)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定向自然选择(2)DNA(抗虫基因)mRNA抗虫蛋白(3)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4)“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突变3D解析:禽流感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其寄生具有专一性(培养基必须含有相应的宿主细胞),遗传物质是RNA;而S型肺炎双球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遗传物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抗原性不同。禽流感病毒的囊膜与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都有多糖成分。4D解析: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可分为疫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疫病出现后的预防措施,治疗性防治措施,动物检疫是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对经济动物可采取治疗性预防。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