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645769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中分校七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读中悟写,读写结合”为抓手,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设计思路:以“了不起”为明线,以“父爱”为暗线,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法。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入题解题。(2分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生齐读)地震

2、中的父与子。盯着课题,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主要写的是一对父与子,文章通过一件事,写两个人。再读课题。二、感知大意。(4分钟)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齐读)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前面一组是写地震后的景象,后面的是描写人物的。本课中父与子的活动离不开地震这个特定的环境。你能用是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真是一

3、对(生: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了不起。)本节课,我们就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父与子的了不起的;学习写人文章的读写方法。三、父亲了不起。(22分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板书:动作、外貌)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同样表示

4、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里的“挖”还可

5、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师生分角色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谁愿意帮助我?”“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危险)抓住父亲的语言(板书:语言),你读出了什么?(他不

6、听劝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样的危险,这样的艰辛,父亲放弃了吗?没有。他是多么坚定!多么坚韧!(板书:坚定、坚韧)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不知疲劳、坚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弃呢?(父爱)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也写到了父亲的语言。)你对这句的体会是(父亲的爱)我们可以想到,在平

7、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有对儿子的承诺,正是伟大的父爱促使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

8、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指板书)正是这一语千金的爱的诺言,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辛,挖了两天一夜,38个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位年轻

9、的父亲真是了不起呀!伟大的父爱真了不起!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抓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语句,比用语,前后联系,展开合理的想像,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四、儿子了不起。(6分钟)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又从哪儿读出了儿子了不起?(鼓励同学、“让”同学先走。)“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

10、,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自信。)“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敢。)结合板书,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五、总结延伸“爱”。(6分钟)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板书:),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

11、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学到这里,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点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汇报写话。推荐文章:父爱是人间美丽的亲情。不是吗?有诗为证(课件):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zhu)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课后请同学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读的时候,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去细细体味,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语言坚定自信动作挖了不起外貌坚忍勇敢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